.:.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两个馒头换一个媳妇,这不是段子,饥荒时人命不如一块饼
本頁主題: 两个馒头换一个媳妇,这不是段子,饥荒时人命不如一块饼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天目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983
威望:1797 點
金錢:4264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0-07-31

两个馒头换一个媳妇,这不是段子,饥荒时人命不如一块饼

 
 

1942年,对于河南是一场浩劫。

300多万人死于一场灾难。而这样的惊天大事,在历史上的记载居然很少。

通过仅存的照片,饥荒的惨状让人深思。

那时,人命还不如一块饼。

一、战乱天灾袭击中原,大饥荒开始

1938年,为了阻挡日军,蒋介石密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形成了400多公里的黄泛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89万死亡者的姓名,随着1938年那次花园口决堤,刻满了黄河两岸。

在军事上,花园口决堤打乱了侵华日军的部署,为国民政府赢得了喘息之机。而中原地区多守了6年而没有沦陷,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

然而,对于河南的百姓来说,损失惨重。

刚刚度过水深火热后的4年,一场天灾人祸袭击了河南大地。

1942年河南全省遭到旱灾,秋粮完全绝收。大旱导致蝗虫遍地,蝗虫过境后,大地连一点绿色都不留。在大面积受灾和饿死人的情况下,河南省政府主席发出十万火急的电报。

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哀鸿遍地”,灾民“嗷嗷待哺”。

蒋介石却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并认为省政府虚报灾情。在他的指令下,河南要上缴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不变。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国民政府驻河南战区的蒋鼎文、汤恩伯,仍强征军粮,几乎掠走了农民所有的收获。

农民手中没有丁点儿余粮,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饿死 。

活着的人们,踏上了逃荒要饭的漫漫征途。

战乱、天灾、人祸,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蔓延。

1943年春,灾情发展到顶点。当时,为防日军来犯,他还强征民工数万人大修黄河。结果工程没有做好,而死亡者不计其数。

“水旱蝗汤,河南四荒”,河南人民把汤恩伯列为四害之一。

二、惨不忍睹的大饥荒

从1941年开始,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收成大减,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

到1942年,持续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这时草根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

灾民开始大量死亡。

许多地方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

一开始,人们还只吃死尸,后来饿狠了,杀食活人也屡见不鲜。

在大饥荒中,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失去父母,多少孩子没了生命。年幼的孩童,已经被饥荒夺走了属于他们的天真笑容。

当美国记者白修德终于来到河南灾区时,眼前的惨状让他深受震动。

路旁、田野中一具具尸体随处可见,到处都是野狗在啃咬死尸。

白修德曾看到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婴儿和两个较大的孩子,长途跋涉找食物,已非常疲倦。母亲叫两个较大的孩子往前去下一个村子找食物。孩子回来时,母亲死了,那婴儿还在吮吸着母乳。

有的家庭把所有的东西卖光,换一顿最后的饱饭吃,然后自杀。

那时,很多爹娘都留着眼泪将自己的孩子卖掉,可卖掉孩子能换回来的,仅仅是几块饼。

当时很多逃荒难民中的女孩,只要在路上发现有着急娶媳妇的男孩,两个馒头就嫁了。两个馒头不值钱,可当时,或许能救一家人的性命。

而这些仅仅是通过图片看到的,真实情况也许更加恶劣。

三、回顾历史,铭记教训

当时的事实证明,一旦政府采取有力的赈灾措施,这一场灾荒是完全可以人为控制的。

据悉,在后来日军攻克的汤恩伯部仓库中,仅面粉便存有100万袋,足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

那么在极其惨烈的河南大饥荒时,为什么不分出一些来赈灾呢?

早在白修德还在河南时,他便提出了这个疑问。

一个官员告诉他:“如果人民死了,土地还会是中国的;但如果士兵饿死了,日本人就会占领这些土地。”

大难临头之际,一个馒头似条命,却有人把自己的“救命饭”送给他人。

大难临头之际,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却有不少人甘愿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温故知新。

如今,历史正在重演……

 
 


赞(30)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12 16:0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7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