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数读20220303]全中国最讨厌打工的地方,人人都是老板
本頁主題: [数读20220303]全中国最讨厌打工的地方,人人都是老板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拾年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3098
威望:363 點
金錢:3508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0-06-30

[数读20220303]全中国最讨厌打工的地方,人人都是老板

 


提到潮汕,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八合里、牛肉丸、海鲜、砂锅粥、重男轻女、子女多、传统、喝茶、胶己人……



但其实,潮汕人还可能是全国最讨厌打工的人。换句话说,几乎每个潮汕人都有一颗“我要当老板”的心。

 
潮汕美食,除了牛肉还有卤味

当然,梦想和痴心妄想,还是有区别的。但对于潮汕人来说,“我要当老板”这句宣言,并非只是过过嘴瘾,或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白日梦。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潮汕这块地方,确实出了不少知名企业的老板,甚至是华人首富。



总之,“我要当老板”已经潜移默化,刻进每个潮汕人的DNA里了。令人好奇的是,潮汕为什么盛产老板呢?

潮汕人,有多爱当老板

在讨论“为什么潮汕盛产老板”这个问题前,先来粗略盘点一下潮汕“血统”的知名老板们:

长期雄踞“华人首富”位置的李嘉诚,曾是“中国首富”及腾讯创始人之一的马化腾,曾是“亚洲首富”的银行业大亨陈弼臣,还有刘銮雄、林百欣、朱孟依等顶级富豪,以及立白集团、TCL集团和佳兆业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创始人。他们的籍贯,无一例外都是潮汕。

 
潮汕这片地方,老板辈出

在潮汕,当老板似乎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潮汕人来说,当老板才是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据说这是一个潮汕人真实的职业选择:如果现在有两条路,一条是开便利店,每月能赚一千,一条是做打工人,每月能赚五千,普通人大概率会选后者,而潮汕人却很有可能会选择前者。

如果你接触到老一辈的潮汕人,很可能会被他们的“老板论”给“洗脑”。

曾有网友去潮汕朋友家做客,被对方爸爸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做什么工作,是不是自己在做生意。潮汕爸爸还鼓励他一定要自己做生意,“就算是摆摊卖苹果,好歹自己也算是一个老板”。



而如今,大批潮汕人涌入发展潜力巨大的深圳,当起了老板。有网友戏称,在深圳快速致富的必备手段之一,就是学讲潮汕话。网上更有“潮汕人如果罢工一天,整个深圳都会瘫痪”的夸张说法。

 
深圳华强北,是潮汕老板藏龙卧虎之地

潮汕人不仅爱当老板,还有相当敏锐的商业嗅觉。那些富有商机的领域,比如房地产、互联网、家电行业、保险业、食品业等行业,都有潮籍大鳄的身影。秉持着“什么赚钱做什么”的理念,生性“凶猛”的潮汕人,在商场里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除了有过人的商业嗅觉,潮汕人还亲力亲为,精打细算。如果在街上,看到五六十岁的潮汕老板拿着计算器,用生硬的英语跟老外讨价还价时,请不要觉得意外。



而面对祖祖辈辈发奋当老板的行为,潮汕的年轻人却觉得这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甚至还发出“长见识了,原来日常生活中祖辈当老板的奋斗史,居然成了外地人的惊奇”这样的凡尔赛言论。

 
潮汕人谈生意,离不开喝茶

究竟是什么原因,把“当老板”的DNA刻在潮汕人的血液里,将他们改造成“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潮汕人呢?

潮商发家,源于海洋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和福建交界的沿海地区。靠海的地理环境,是潮汕商业的底色。

因为潮汕沿海的位置,潮汕人自古以来,便以海为生,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的渔业、海运和海上贸易,都有相当长的历史,同时也对潮汕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明代后叶,由于潮汕人口激增,本地可供开拓的土地却变得越来越少,潮汕人不得不进一步向海洋发展,这使得海上经商和移民海外更加盛行[1]。

 
潮汕人,靠海吃海

可以说,潮汕人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话,发挥得淋漓尽致。

沿海,固然让潮汕的海洋贸易兴旺起来,但潮汕本身的地理位置,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山高皇帝远。

确实,潮汕地区的海岸开阔,同时也屏蔽了内陆。如果官方政府鞭长莫及,不能很好地管控这片区域,而同时这里又是一块油水颇为丰厚的宝藏之地时,海商便悄无声息地突破海禁政策,继续海上贸易。

另一方面,因为海商进行贸易的货物和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沿海地区,因此他们与沿海居民一直保持密切往来[3]。反过来,即使海商集团有武装劫掠的行为,他们也会极力保证沿海居民的安全[3],不让互惠互利的关系破灭。



换句话说,明朝的海禁政策,让潮汕的商人和居民因利益关系团结起来,反倒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汕头南生贸易公司,见证了汕头工商业的繁荣

也正因为如此,潮汕商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明朝初期,“以海为生”的潮人不得已形成大规模的海上贸易武装集团,来对抗朝廷的“禁海令”[4]。

在凶险的海洋上做生意,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再加上朝廷政府的海禁政策,更是让潮汕人“以海为生”的商业环境雪上加霜。但恶劣的经商环境,也造就了潮商过人的冒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做生意已经这么难了,还不得想想办法,杀出一条路来?



凭借不怕吃苦、敢冒险的精神,潮汕人还真的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走出自己的路。

 
船坞行业,也是李嘉诚的商业版图之一视觉中国

比如潮汕最知名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他的起点也不过是一个茶馆跑堂。《李嘉诚全传》曾这样概括了他的社会大学之路:

街头求职是入学考试,茶馆跑堂是预科班,表店学徒是选修课,入户推销是必修专业,跳槽改行是跨越年级,因出色业绩换来的升职则是他取得的毕业证书[4]。

海洋的凶险和社会压力的双重压迫,逼出了潮汕人灵活机敏的经商头脑。但潮汕之所以能走出这么多成功的老板,光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潮商的背后,其实是整个“帮派”

潮商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除了自己努力,背后还有一整个宗族为他撑腰。



潮汕的宗族,一般都有公有财产,这为家族发展商业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支持[1]。比如潮汕的乡村集市,一般就由宗族集团管理,收益通常都归为公用[1]。久而久之,这盘生意便逐渐做大。

 
潮汕人的宗族意识相当强

虽然宗族成员各有各的利益,但当面临其他宗族的威胁时,他们的枪口也会一致对外。为了防止其他宗族的争夺,宗族集团甚至要控制市场交易[1],把生意牢牢抓在“胶己人”(自己人)的手里。

另外,宗族文化也成为促进乡村商业活动的推动力[1]。从事布匹贸易的普宁占陈村,设立了一个基金会,专为族人的生意排忧解困。而基金会的资金,正是由布匹市场收益形成的公共积累[1]。



在基金会的商业运作下,个人获利,集体经济积累也在不断壮大,还创造了一条乡族共同富裕的“乡村新经商网链”[1]。这样的“抱团”,让各个潮商集团更加牢固。也就是说,一个“我”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给我撑腰。

 
潮汕祠堂,宗族文化的体现

同时,在面对海外陌生的地域时,潮汕人也善于利用乡族认同的文化传统,加强自己的力量,站稳脚跟[1]。这也是为什么,潮汕能成为著名侨乡的原因之一。

像泰国著名潮商陈振敬,早年移民泰国后,就是投靠同宗的东南亚巨富——陈黉利家族。而早年陈黉利家族在海外建立基业后,更是鼓励同乡族人出外谋生,还接济了不少族人,比如允许族人免费搭乘其家族的轮船、免费吃住、为族人提供就业机会等[6]。

得益于同宗族的提携,潮商的足迹,逐渐遍布了东南亚地区。从1981年开始,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和香港地区的潮人团体,每两年便召开“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旨在加强潮属同乡的联系,进而促进贸易活动[1]。

这个提议,虽然完全是出于商业考虑[1],但也是宗亲间互相提携的传统延续。

 
商业日益发达的汕头

潮汕宗族,就好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但一句“潮汕人总是帮助潮汕人的”,似乎已经解释了所有。




潮商的成功,离不开“人和”二字。他们“可怕”的地方在于,本身就有经商背景和条件的潮汕人,比普通人还要努力。

从前就在“刀口上舔饭吃”的潮汕人,凭借敢拼敢闯愿意吃苦的性格,以及背后整个宗族的“胶己人”支持,他们得以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在各个领域建立商业帝国,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商帮之一。

他们做生意,好像不存在地域限制。看看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多元化的业务早已遍布全球;陈弼臣的盘谷银行,是泰国第一大银行;缔造了立邦涂漆的“油漆大王”吴清亮,在新加坡发家。



如此星光熠熠的潮汕商帮,甚至被人誉为“东方犹太人”。可是当大家把潮汕人捧到这个位置时,浙江的温州人可能会暗地里不服气呢。

赞(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03 00:1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11 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