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中国承受了最大的压力,但几乎所有大国都在利用我们的红利
本頁主題: 中国承受了最大的压力,但几乎所有大国都在利用我们的红利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真没创意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5052
威望:487 點
金錢:292 USD
貢獻:22800 點
註冊:2020-12-01

中国承受了最大的压力,但几乎所有大国都在利用我们的红利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12日的报道,俄防长绍伊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印的军事合作与军事技术合作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基础”,“我们希望实施所有提到的一切”。绍伊古没有笼统地谈俄印军事方面的合作,而是将“军事合作”与“军事技术合作”分开来说,从这一细节来看,俄印军事方面的合作将大幅加深,莫斯科的态度是认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至于绍伊古说的“提到的一切”,应当指的是普京总统访印时与莫迪达成的一系列军事协议。12月7日,普京“闪电”访问了印度,并与莫迪总理在新德里的海德拉巴宫举行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会晤,据此前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透露,普京将与莫迪进行“一对一私聊”,以便“坦率讨论最复杂和最敏感的国际问题”。乌沙科夫还表示,普莫会后,俄印两国将签署“大约10项非常重要的协议”,有些协议具有保密性质。

由于采用了“私聊”模式,外界无从得知普京具体与莫迪讨论了哪些“最复杂和最敏感”的国际问题,但想来应该包括阿富汗问题、俄印关系以及两国与美国、中国的关系问题,甚至可能会涉及到具体的中印边境的问题。就在普莫会当天(7日),北京时间晚上23点左右,普京与拜登用“绝密专线”进行了视频会晤,就公开的内容来看,双方主要讨论了乌克兰危机,拜登警告普京不要“入侵”乌克兰,否则后果严重。

 



但意大利《新闻报》指出,中国领导人是美俄元首会晤中“看不见的客人”,美俄关于乌克兰的会谈,“首先就是关于中国的会谈”,拜登的目的是利用战争危机要挟普京,试图“将中俄隔开”。俄政治信息主任阿列克谢·穆欣也指出,中俄关系才是此次美俄会晤中拜登“最关心的问题”,其他一切问题“都是次要的”。那么,咱们也可以认为,在俄印领导人会晤上,中国也是“看不见的客人”,普京与莫迪离不开“中国话题”。

事实上,不久前“摔死”的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就曾公开叫嚣,称中国是“我们今天最大的敌人,而不是巴基斯坦”,“如果要与中国作战”,印度将“同时争取美国与俄罗斯的支持”。俄印签署那么多军事协议,印度虽然摔死了拉瓦特这个“军改”灵魂人物,但有俄军先进武器装备的加持,恐怕底气更足,普京虽然不至于“政治支持”印度的主张,但在此时将大量武器装备卖给印度,显然不利于边境问题的解决。

有人可能会表示,这是正常的国际交往,就像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美国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都卖给印度一样,有啥可说的?但如果现在中乌举行领导人会晤,并与后者签署大量军事协议,用武器和军事技术换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这也是正常的国际交往,莫斯科是不是也不该有意见?但事实上,咱们还是“最大限度”照顾了朋友的利益,保持了“克制”。

 



那么话说回来了,正如一句歌词唱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首先,咱们看问题不能看表面,都说要“听其言,观其行”,但“听其言”的人多,“观其行”的人少,新闻上都是“高大上”,背地里都是小动作,这才是“真相”。所以,第一时间人们往往无法接受与自己观点冲突的看法,就像突然叫醒一个睡着的人,他第一反应肯定是“不高兴”,有些人甚至“装睡”,这些人“永远也叫不醒”。

其次,中俄地缘利益不同。中印有矛盾,但俄印没有,普京为了俄罗斯好,为什么要照顾别国的感情和利益?两国没有结盟,也正因为双方“利益不同”,也扯不了“结婚证”。目前的中俄关系相当于“自由恋爱”,在“利益相同”的情况下,双方进行合作,但利益不同的时候,“各干各的”。所以可以看到,俄罗斯向印度、越南出售T-90主战坦克、基洛级潜艇,甚至出租“鲨鱼”级核潜艇,这是俄罗斯现役主力攻击核潜艇。

其三,既然“利益不同”时,中俄“各干各的”,为什么中国不可以与乌克兰发展关系?这是因为中俄的相互依赖性不同,中国“更需要”俄罗斯。一方面,现在中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的“头号大敌”,所有矛头优先向中国集中;另一方面,俄罗斯有强大的核武实力、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足以保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离开了中国,美国又能把俄罗斯怎么样?但如果没有俄罗斯,中国“单挑”扛得住吗?

 



因此,不独在发展与乌克兰的关系时,中国必须“小心谨慎”,甚至在发展与白俄罗斯关系的时候,中国也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喧宾夺主”,《环球时报》去年8月就指出,在俄罗斯点头之前,中白合作“只能点到即止”。所以,有些事情俄罗斯可以干,但中国“不能干”,就是因为“依赖”程度不同,这就决定了咱们要更多照顾盟友的利益和情绪。那么俄印之间加深军事合作,对中国来说,就没有一点积极性?有那么一点吧。

简单地说,俄印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多多少少有助于避免印度彻底倒向美国,现在华盛顿也在大力争取印度,只是莫迪“不上船”,这倒不是因为印度“爱好和平”,而是不想被人“当枪使”。然而,不管是俄印加强合作,还是美国争取印度,其实都不妨碍印度的对华政策,俄罗斯不能也不会阻挠新德里对中国动武,一旦莫斯科这么做,莫迪就会试图倒向美国,所以这点残存的积极性,主要是对俄而言,对于中国意义不大。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的确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就连日本也处于“二次崛起”的前夕,中国承受了最大的压力,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在利用“中美博弈”的红利,原因何在?一个朴素的道理——“枪打出头鸟”,谁冒尖就掐谁。所以,咱们提到过,“不是猛龙不过江”,要“升仙”就要提前做好“渡劫”的准备,我们的“理想状态”是“和平崛起”,但更要做好“最坏打算”,在没有准备充分之前,就不要去尝试“闯天关”。

 



现在中国GDP快要赶上美国国,已经动摇美国霸权的根基了,但在军事上,却没有做好“渡劫”的准备,或者尚不具备这个实力。为今之计,也就只能“亡羊补牢”,一方面,用中美“加强气候联合行动宣言”拖延时间,这个时间最多也就10年,快的话,恐怕2-3年就耗尽了美国的耐心;另一方面,就是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军力,但这是非常困难的,毕竟中美战略武器差距太大。

中国想要短期内“速成”绝世武功,除非有俄罗斯的帮助,因为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的技术是“现成的”,但这些“绝世武功”怎么可能会拿出来分享,中国不是印度。俄罗斯之所以把“鲨鱼”级核潜艇租给印度,这是因为,一来俄印没有地缘竞争的矛盾,相反两国的地缘利益具有“互补性”;二来印度技术很菜,模仿不了俄罗斯的技术;三来即便印度强大了,也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崛起是一条“不归路”,历来争夺帝位的人,一旦失败了就没有善终的,德国两次冲击“帝位”,结果两次战败,国土分裂;日本冲击“帝位”失败,现在还是美国的“奴隶”;苏联冲击“帝位”失败,不仅没能保住与美国“二帝”共治天下的格局,还彻彻底底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所以,我们真不要太理想化,大国都想“出人头地”,都在各自打算,可以谈合作,但千万别“感情用事”,这会误大事的。

赞(1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15 15:0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09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