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北京庆丰包子铺关门了?
本頁主題: 北京庆丰包子铺关门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天目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983
威望:1797 點
金錢:4264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0-07-31

北京庆丰包子铺关门了?

 
 
 
 
 
 
 
 

看到新闻说北京庆丰包子铺关门了,曾经的百年老字号,让我们来慢慢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创业伊始
字号“万兴居”

据传,“万兴居”的创办者是位山东人,姓徐(另说姓许),40多岁进京创业。他在京城辗转多日后,最终选定在西单牌楼附近开设店铺,主要是因为这里买卖家众多,交通便利,人来车往较为繁华。
这家小饭馆开在了西单路口的东南角,坐南朝北,门面不大,只有几张桌子,以经营炒菜、米饭为主。但这徐老板只干了仨月,便因家中有急事,将小店转让给了一位同乡。这位同乡仍以“万兴居”为字号,除了继续经营炒菜、米饭外,还卖包子、稀粥等。

黄金地段 供不应求

离“万兴居”不远就是京城著名的戏园子——长安戏院,时常有梨园名家在此演出,有时晚场要演到晚上九、十点钟才散场。此时附近的店铺大多关门打烊了,只有“万兴居”的门儿还开着,所以不少演员和戏迷们便到这里买些吃食,垫补垫补。
虽然铺子里有炒菜、米饭,但卖得最快的却是包子,除了快捷、方便外,还因为这儿的包子个儿头大馅儿多,所以供不应求。

“小饭馆”
变身“包子铺”

老板一合计,既然这包子卖得最快,那就多做一些,于是减少了炒菜和米饭的供应,转为以包子、炒肝儿、稀粥为主。

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包子,但老板做起来格外认真,不但选料严格,且制作精细,蒸出的包子皮薄馅大,松软爽口,鲜美地道。由于这家店守着西单路口,所以每天中午经过这里的不少路人也多到店里就餐,而每当长安戏院散场后,来此吃包子的人就更多了。

1956年掀起工商业公私合营的热潮,“万兴居”顺应号召,也加入了公私合营的行列。因所经营的包子口味地道,且在这一带小有名气,所以公私合营后便专门经营包子,并增加了不少新品种。

更名“庆丰包子铺”

1976年,“万兴居”更名,取吉庆、丰年之意,得名“庆丰包子铺”,又因其地处西单,所以也俗称“西单包子铺”。

多年来,“庆丰包子铺”的匾额一直沿用普通的楷书。1991年,该店特意请著名书法家徐柏涛先生题写了匾额。

徐柏涛是昌平人,幼年时即酷爱书画艺术,并从十五岁开始到琉璃厂“萃文阁”学习书法、篆刻,对真、草、隶、篆诸体均进行过认真的研习。其书法以篆、隶见长,并取各名家之长形成草篆、草隶。他的字苍劲连绵,奔放自如,在古朴中求新意,给人以奋然向上的神韵和时代感。
据说,徐柏涛为“庆丰包子铺”题写匾额时,先后写了五次,每写完一次,他都要仔细端详许久,总有不满意的地方,直到写了第五次,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只见这“庆丰包子铺”五个字,笔力苍劲,敦厚却不笨拙,丰润却不富贵,那饱蘸的浓墨,凝重而醒目,可谓独具匠心。

1999年,因西单大街市政建设

“庆丰包子铺”拆迁

同年在西安门易地重张

“庆丰包子铺”已遍布全国

而那块匾额

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

为这家老字号增光添彩

赞(1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13 06:1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07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