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往事
坤坤大神2016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19647
威望:4636 點
金錢:900179 USD
貢獻:23257 點
註冊:2016-11-16
認證: 技術區認證會員
2020-06-04

往事

今日故事会推荐【往事】




  二傻死了,凌志峰就自然而然想起了另一个智障人---二娃。二娃傻的比二傻还严重,看人总是斜着眼,张着嘴,含拉子直往下淌,凌志峰几乎没听她说过一句话。

  二娃的哥哥二河与凌志峰是同学,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二河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回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了。二河像他妈妈,说话结巴。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二河去找凌志峰玩,凌志峰的哥哥逗二河说,二河,你学鸭子叫我给你一把瓜子儿。二河脸憋得通红说,我不要你的瓜、瓜、瓜子儿,也不学鸭子叫。听的人哈哈笑。凌志峰的妈妈骂哥哥挺大个人没个正行。二河知道上当了,气得一扭身摔门回家去了。

  凌志峰已经和二河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他问哥哥,二河过的怎么样?哥哥告诉他,混的还可以,不穷不富、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凌志峰看着哥哥笑,哥哥也笑了。接着说,二河这个人也整天不声不响、不言不语、不愁不乐。得,这么说简直成了植物人。还和小时候也一样。凌志峰和二河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挖猪菜、一起打茬子、一起捡粪的情景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播放,勾起了无限思绪。凌志峰这次回来真想看看二河。毕竟都老了,到了靠怀旧活着的年龄了。

  说起来,这二河的家跟凌志峰的家可有些渊源。凌志峰小时候就听父母和哥哥说过一些两家的事,凌志峰记忆力好,听一遍就记住了,何况不只听一遍两遍,听了多少遍,凌志峰也说不清了。有些事情虽不是亲历,可父兄用语言的烙铁 深深烙在了他的心里。

  凌志峰家当年是罕达罕河北的大户,在凌志峰太爷那辈正是民国时期,家业达到了鼎盛,日行中天。在奉天海城老家曾给凌志峰祖上扛活的一个姓张的佃户家的后人逃荒,来投奔凌家,凌志峰的太爷派个长工赶四套马车去齐齐哈尔接人和东西。当时正直三伏天,太阳毒辣辣的,下火一般。长工着急回家有事,起早贪黑,当天打个来回。 连热带累,到家后,一匹四岁的骒马就躺倒地下起不来了。急的凌志峰太奶忙往马身上浇凉水,熬绿豆汤灌,可那马过一会还是蹬几下腿,在众人的注目中慢慢闭上了眼睛。气得凌志峰的太奶把那个长工好一顿骂,说他二百五十里地当天打来回,那马能受得了吗,像没长心似的,真和那路程一样,是个货真价实的二百五。

  那个年月,马是主要生产工具,况且那马岁口正是好时候,谁摊上这事能不心疼。那个张家的当家也就是二河的太爷看着那倒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死马,很是愧疚。含着眼泪对凌志峰的太爷说,大哥,我没想到能出这事,我给你家干三年活,不要工钱,顶这匹马钱,你看行吗?凌志峰太爷拍拍二河太爷的肩说,算了。又绕那匹死马看了三圈,最后在那马屁股上踢两脚,那马从头到脚动了两下。凌志峰太爷大声说,还真挺胖的,扒了,吃肉,也给那些佃户和长工改改馋。然后背着手,边走边自然自语地说,家缠万贯,带毛的不算。从这件事开始,凌志峰太爷和二河太爷二人成了弟兄。二河太爷家一切都依靠着凌志峰的太爷家。住凌家的房、吃凌家的粮、挣凌家的钱。二河太爷给凌家干活,当打头的,很卖力气。把那些长工短工佃户管的服服帖帖,都管他叫“头”。他做事凌志峰太爷真是一百个放心。

  二河太爷死的时候,凌志峰太爷叫当时当家的儿子也就是凌志峰的爷爷请个阴阳先生,在自家的耕地里选一块好风水的地,赏给张家做坟茔地。那个阴阳先生翻着八卦书,拿着罗盘,和林志峰爷爷这块地那块地转悠了两天,最后选中一块向阳的坡地,东西北三面有树林,南面有一条水沟。那先生对二河爷爷说,你家摊上了好东家,我给你家选了这块山之南水之阴的好坟茔地,以后你家一定能出当大官的。二河的太爷最先入住了这风水宝地,开始庇荫他的后人。如果晴朗的早晨,太阳出来之前在小屯望那坟地,雾气昭昭的。

  说到二河的爷爷,那可与凌志峰的爷爷是光腚娃娃加铁哥们。凌志峰太爷给凌志峰爷爷请了个家塾,就叫二河的爷爷这个与林志峰爷爷年龄相仿的孩子陪读,两个孩子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二河的爷爷也成了张家第一个读书人。

  二河的爷爷对凌家感情很深,他常说没有凌家我就和祖辈一样是一个睁眼瞎。土改时张家分得的凌家东西,晚上他又偷偷地给送回去。并告诉凌志峰的爷爷,分得的房和地还算是凌家的,等土改的风过去了就还回来。凌志峰爷爷说,算了,这是共产党的政策,不分给你也是分给别人,那还不如分给你呢。农会开忆苦思甜会,让二河爷爷讲凌家是怎么剥削张家的,二河爷爷说什么也不干,连声说,罪过罪过。农会主任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忘本!

  让二河爷爷没想到又非常伤心的是,他的儿子也就是二河的爸爸处处和凌家作对,二河的爷爷怎么说也不行。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二河的爸爸当生产队长,凌家是地主,啥活脏啥活累,二河的爸爸就让凌志峰的爸爸干啥,晚上还挨批斗。什么戴高帽、挂牌子、开飞机,给折磨够呛。二河的爷爷本来年事高,看不过去,一气之下得了一场病死了。成了第二个入住凌家当年赏给的那块风水宝地。出殡的那天,全屯的人都去了,背地里有些人叽叽喳喳不知嘀咕些啥。送葬回来二河爸爸好几天闷闷的不说话,批斗会也停了还几天。

  说来也怪,凌志峰爸爸虽然没少挨批斗,可一次也没挨打。和他一起干活挨斗的那个姓赵的地主兼右派挨打好几次,都是撅着开飞机时有人在后面拿牛样子打的,是谁不知道。人都说,赵地主挨打的原因是他不老实,乱说话。有人劝他不要乱说时,他咬牙切齿地说,我不能按照心愿去生活, 也要按照心愿去说话。听的人都说,怎么这么犟,这可没救了。多少年后才知道,凌志峰爸爸没挨打的原因是,二河的爸爸事先有话,不让那些社员打,说是凌家虽是地主,但还算仁义。那个赵地主兼右派平反后,有人问他知道谁打的不?他说,你千万不要告诉我,都是社会造成的,如果你告诉我,在我心里就多了个仇人,历史的欠账就一笔勾销吧。这胸怀气度,大有冯谖为孟尝君焚券买义之举。他活到了94岁,无疾而终。

  挨斗的日子总算过去了,劳动还是继续。当时,贫下中农天天晚上开会,就让两个地主贪黑干活。当黑夜传来铛铛敲铧子声,知道是散会了,两人才迈着踉跄的步子回家。后来来了一位从北京下放的王姓二劳改,高个子长脸,戴着大圈套小圈的近视镜,山西口音。三个人白天黑夜在一起干活,臭味相投成了朋友。当他知道晚上干活不给公分时,非常来气,说,这不是新的剥削吗?国家没有这个政策。第二天中午,他去了公社一趟。下午大队会计找二河爸爸去大队,说是大队书记找他有话说。从那天你开始,贫下中农晚上开会就不叫三个改造对象干活了,他们三人解放了。那个二劳改改变了小屯人对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印象,他赶车、种地、产地、收割干啥像啥干啥啥行。当面背后人人都给他 竖大拇指。特别是他写一首好毛笔字,可以模仿任何人的字体,惟妙惟肖。家家墙上都张贴着他写的毛主席语录,毛泽东三个字的落款写的简直绝了,无论是横写竖写,都是那么像。就连大队那些干部还有二河的爸爸也都拿一张4分钱买的红纸,请他写一张毛主席语录贴在墙上。王二劳改叫凌志峰第一次吃到了柿饼子。两年后他回到了山西,临走前几天按照他的要去,凌志峰母亲特意淘黄米包粘豆包请他吃。

  凌志峰上大学后,就很少回家,有时几年才回来一次。有一次回来,在路上看到二河爸爸领着二娃。二河的爸爸老了,已经七十大多了,花白的头发也没有几根了。凌志峰跟他打过招呼,问一问二河的情况。凌志峰望着他领着二娃蹒跚的背影忽然想起几件事。

  那年,二河领着二娃到凌家玩,趁二河出去撒尿的时候,凌志峰的爸爸看着二娃说,你爹做下的损,叫你摊上了,真是报应。然后长叹一声说,其实你是无辜的。二娃张着嘴、斜着眼、傻傻地笑。爸爸叫凌志峰拿两块饼干给二娃。

  凌志峰爸爸死那年,二河的爸爸帮着张罗这张罗那。在喝酒的时候,他端起酒杯还没喝就哭了。说了许多对不起凌家的话,七十多岁的人了,他的眼泪让全桌的人为之动容。

  那年凌志峰的二哥得了血癌,二河爸爸四处给找偏方。有一个方子需要的牛骨髓和大鱼泡找不到,他就跑到外地亲戚家给找来了。凌志峰二哥死的时候,他真是痛苦流涕。

  凌志峰呆呆地看着,那两个蹒跚的背影越来越远,直到拐弯后在眼里消失。后来,凌志峰给哥哥打电话,说要写一写龙湾朱家屯志,还有谁能知道一些小屯过去的情况。哥哥说自己知道的不多,屯里数二河的爷爷年纪大,他知道的最多。当几个月后凌志峰匆匆回来的时候,得到的消息是二河的爸爸已经在一个月前病故了,二娃在二河家生活半个月后,也追着他的爸爸去了。凌志峰不胜感慨,又想起当年那两个背影。

  吃饭的时候,哥哥拿出一瓶茅台,说是二河的五叔送的。凌志峰隐约听说过二河的五叔,但没见过。二河的五叔是二河他爸爸最小的弟弟,学习好,科科都是5分,高中毕业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那时在屯里传说他和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同桌,将来一定能发达。9·13事件后又传说他受到了林彪女儿影响,可能遭殃了。哥哥告诉凌志峰,他和二河的五叔是同学,哥哥学习也同样好,但由于出身问题,不能考学不能当兵。二河五叔在哈军工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军事院校,在副部级校长岗位上退休好几年了,那年回来送给哥哥两瓶茅台。二河五叔上哈军工的时候,确实有很多高干子女,但他们都隐姓埋名,根本不知道谁是谁,和林彪女儿同桌更是无稽之谈。看来那个阴阳先生看的不错,说的也不错,张家真出了一个当大官的。

  凌志峰和哥哥都有了一些酒意。他让哥哥领着去看二河。二河家的院门紧锁着,从院墙望去,院子很干净,三间砖瓦房窗子明亮。邻居说二河两口子去哈尔滨二姑娘家了,过几天才能回来。往回走的时候路过村口那个泡子,凌志峰伸长脖子在泡子里照,哥哥问这是干什么。凌志峰说,当年和二河上学放学都路过这个泡子,两人有时就这么照,看着在水中相互作着鬼脸,笑看哭着喜着怒着。

  这晚上,凌志峰睡不着,站在院里看那圆圆的月亮,时而隐入云层,时而露出笑脸。他又想起了村口那个水泡子,在心中默念几句,村口那巴掌大的泡子/是镶在小屯的镜子/照进去的一切即闪即灭/千百年来/白天照着太阳/晚上照着月亮/可就是照不出小屯的前世今生。



 


记录中国人的点滴故事!!!



赞(2)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02 17:1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18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