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美食闲谈] 看起来默默无闻的粉条也是可圈可点的[5P]
本頁主題: [美食闲谈] 看起来默默无闻的粉条也是可圈可点的[5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艾普拉唑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27
威望:129 點
金錢:634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1-02-18

[美食闲谈] 看起来默默无闻的粉条也是可圈可点的[5P]

[size=4]

 
淀粉凝结出一场味觉盛宴



小时候跟着母亲赶集,印象最深的场面就是挑选各类食材:菜得扒开帮子看看,绝不能选菜芯打蔫儿了的;肉的颜色不能太暗,也不能太艳。关于食物的种种标准,不一而足,但不论怎么复杂,母亲都能烂熟于心。那个瞬间,我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
在这个母亲熟络的领域里,挑选粉条,她也绝对算得上是个行家。“这是地瓜粉么?”“是手工的吗?不含矾吧。”每次母亲和商贩搭腔时,她都会惯常性地讲出这些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是一种近乎暗号式的语言。但对于母亲来讲,只有经过这一番仔细的询问,买回来的粉条才能在餐桌上释放出其应有的滋味。

01

粉条在我国已有1400年余年历史,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对它的详细记载,在书中,它的最初形态叫做“粉英”,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淀粉。
淀粉经由一系列工序,最终才幻化为我们常食用的粉条。谈及其制作工序,看过《风味人间》第二季的人,想必不会对此感到陌生。在《根茎春秋志》一集中,粉条的制作流程就被拍了下来。那个画面,我在传统的手工作坊里,也是实实在在地见过的。

 
纪录片《风味人间》


工人们率先从土豆或者地瓜中提取淀粉,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与芡水融合。实质上,淀粉的来源还有玉米、绿豆等作物,但由于薯类成本较低,且种植面积较大,所以东北的市面上见到的也往往就是这类粉条。当然,它们在味道上,也还是有些许差别的,薯类粉条口味较为软滑,在东北的炖菜中再适合不过了。豆类的则比较筋道,下火锅是把好手。而玉米粉条主打细嫩路线,味道上则相对欠缺一些。
淀粉与芡水盛装在大盆之中,盆下是沸腾的大锅,在两件容器之间,是网眼均匀的漏勺。盆内液体穿过漏勺,在沸水中迅速熟成,之后捞出,放凉后在室外晒干,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了。如此制造的粉条到了母亲手里,将会开启另外一段奇妙的风味旅程。

02

母亲众多的拿手好菜里,有一道菜,就与粉条息息相关,它叫做渍菜粉。其中用到的食材就需三样,酸菜、粉条与五花肉,每一样都有着鲜明的东北特色。最开始煸炒五花肉,等五花肉释放出油脂,就放入酸菜。酸菜在入锅前要多过几遍水,洗净之余,也是为了祛除杂味。等酸菜稍稍变色,再把提前泡制的粉条放进去,大火烹制上一段时间,色泽明黄油亮的渍菜粉就做好了。
比起酸菜猪肉炖粉条,它的制作时间更短,而口味也更加浓香独特。由于渍菜粉没有汤汤水水,所以在盘中,也就只余下三样食材的充分融汇了。酸菜不会过于软烂,而是还带着些腌制后的嚼劲,味觉体验上,它负责爽口。而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则是油脂担当,毕竟,在东北人的烹饪理念里,“没有肉,菜不香”。

 


粉条穿插在肉和酸菜之间,悄然吸收了二者的精华部分,既有酸味的劲爽,又有一股迷人的肉香。当然,更重要的是,它还保留了淀粉所赐予它的柔滑。一筷子挑起来一绺粉条,粉条中裹着酸菜与肉,三样食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送入口中,便能体味到何为“东北风情的缠绵与浪漫”。

03

小时候无知,以为粉条纯粹是为了东北炖菜而生的。但后来走出闭塞的故土,才发现以粉条为重要基底的菜品数不胜数。
在那些菜品中,久负盛名的,肯定有蚂蚁上树。它是川渝地区的传统名菜,和鱼香肉丝、老婆饼等菜品一样,它也是个菜名里的“标题党”。它既没有蚂蚁,更没有树。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菜品中的肉末与粉条搭配起来,看上去很像这个场面。
蚂蚁上树是一道相当下饭的菜,它的制法并不繁杂,所以就算是厨房小白,也可以一试。肉末先用热油煸炒,等香味儿飘散出来时,加入郫县豆瓣、香油以及胡椒粉等调味料,最后加入提前泡发好的粉丝,翻炒便大功告成。虽然制作简单,但在烹饪时,还是会有“翻车”的风险,粉条有时会坨到一起,扒在锅上,用不了一会儿就糊了;或者炒熟了,一咬发现其中有硬芯,这些都会影响到这一餐的心情。

 
纪录片《风味人间》



那究竟怎么能规避呢?其实这个与泡发时的水有很大关系,泡得时间越长,水加得就要越少。当掌握了这个窍门后,那滋味香浓、口感爽弹的蚂蚁上树就能出品了。
蚂蚁上树的口味处在一个临界点上,郫县豆瓣让它不显寡淡,而粉条的吸收,则又不会让菜品太过咸齁。形似蚂蚁的肉末,细碎,但却极其耐品。而裹着调味料,散发肉香的粉条,则是既爽滑又入味。配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这一餐食,令人满足至极。

04

除了炒菜之外,粉条做馅儿也是一绝。在喜食面食的华北地区,粉条是包子或饺子馅料的重要食材。将煮熟的粉条剁碎,拌上韭菜、鸡蛋、肉末与碎豆腐,再混上拌馅儿标配的料汁,最后包入手工擀制的面皮当中。无论是投入滚沸热水中的饺子,还是码放在氤氲热气的笼屉里的包子,它们都是主食领域里耀眼的明星。
我上中学时,经常会买粉条馅儿的包子当早餐。从摊主手里接过来,我就趁着热吃,也不管呛风与否,吭哧吭哧几口,就囫囵地吃完了一整个包子。包子的面皮很松软,馅料的味觉层次也很丰富,起初是鲜味儿,那是韭菜、鸡蛋与肉末共同呈奉的。之后是绵密与软糯,那是豆腐与粉条所提供的。这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平日里筋道的粉条,在蒸汽的历练下,最后还是服了软,虽然失去了韧性,但却收获了另一种味道上的美好。

 
纪录片《风味人间》



丝丝缕缕的粉条,在众多食材里并不起眼,但要是真进了锅里,谁胜谁负可就真不一定了。要知道,粉条最初发明,是劳动人民为了仿效肉味儿。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彼时的平民百姓根本吃不到肉,于是机智的人们就打起来淀粉的主意,他们发现,淀粉做成粉条,一方面具备动物纤维的质感,而另一方面,它又吸收着其他食材的最精髓的味道,简直是一石二鸟。
随着生活向好,粉条也渐渐回归到正常的食物功用了。除开渍菜粉、蚂蚁上树、做包子或饺子馅料外,它还有很多种烹制手段。
洛阳当地的流水席中,用剁碎的红薯粉条蒸成长条状的“扁垛”,这是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一道当地特色;而讲求用辣椒驯服食材的川渝地区,则有带红油的苕粉,吃起来,香辣软滑,酣畅淋漓······
有一回吃粉条时,我开了个脑洞,突然觉得我们很应该学习粉条的精神。平时它形态绵长紧挺,保持桀骜,但一旦进入锅中,就学会上下沉浮,能屈能伸,最终吸纳他物之所长,锤炼出包罗万象的品质。当然,这只是一个奇怪的想法,吃粉条时,不必想太多,只需让口腹愉悦,尽情去享受淀粉所凝结出的味觉盛宴……

赞(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09 18:4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5-25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