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苍山时评 | “枪毙一批、劳改一批”:后浪推前浪,李毅又被超越了
本頁主題: 苍山时评 | “枪毙一批、劳改一批”:后浪推前浪,李毅又被超越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ygyg163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950
威望:629 點
金錢:11241 USD
貢獻:38947 點
註冊:2010-04-11

苍山时评 | “枪毙一批、劳改一批”:后浪推前浪,李毅又被超越了

江山代有怪胎出。

最近在公号文章里看到的一个怪胎,是一个叫李子暘的人,据说是一个经济学者,在微博上有90万粉丝。他一口气在网上放了四枚语言“炸弹”,将人之为人的常识与良知炸得七零八落。

 


第一是枚:战时状态下,宁可错杀,也不可错放。

 


第二枚是:不要违反三个不要,更不要乱出主意。

 


第三枚是:社会治理太好了,结果养出一堆废物。

 


第四枚是:战时状态下,最好枪毙一批人,再劳改一批人,这样整个社会就清净了。

 


有人还扒出了他之前的高论,比如说,不生孩子的人,都是造粪机器。(防失联请复制加微信:cangshanshiping 注明读者)

 




想起此前看到过一句话,说这年头要想出名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坚持,第二要不要脸,第三要坚持不要脸。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精通这样的三点论,并且获得了他们想要的成功。

比如不久前因“死几千人等于没死人”、“新京报是蚂蚁李毅是大树”等言论暴得大名的李毅,其风头已直逼司马南等同行前辈。

 


不过,从李子暘先生的这一番言论来看,我的一个感想是,由于收益大、风险低(有“爱国”神功护体,基本上是零风险),目前进入这一行业或领域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光靠坚持不要脸的“三点”论已经很难奏效了。

为了从中脱颖而出,提高知名度、关注度,必须加大语言的“暴力”程度。或者说,当社会对这类言论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必须加大剂量,来一个强刺激,才可能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

有人分析,李子暘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因为他想当国师,从民间学者进入庙堂。所以,他才超越前人,加大剂量,撂出“宁可错杀,不可错放”、“枪毙一批、劳改一批”这样的“狠”话。

其实,很多野生国师都有类似想法。而加大剂量,也成了他们从竞争中突围的不二选择。


以考古领域为例。曾经,在北京举行的某个高峰论坛上,杜钢建、诸玄识等教授学者作了关于“英语、英国人起源于古华夏”、“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华夏”的学术报告,并成立了 “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进会”。

而在此之前,杜钢建教授就宣布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的民族,都是从中国移民到西方的,而且从祖源上推论,都属于大湘西地区。不仅英国人的祖先在湖北英山县,英语也源自古汉语。

这几个教授的研究可谓惊世骇俗,后来者怎么办?必须加大惊世骇俗的程度,或者具体说加大不要脸的程度才行。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研究成果”——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一段在网上流传的视频——某个学者说,“亚当是亚洲的当,当是谁?中国的伏羲,伏羲人面蛇身,蛇一走动是当当响的。夏娃是夏国(夏商周的夏)的娃,夏国有个娃,那个娃是谁?女娲,女娲造的人。”

 

如果说杜钢建教授还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研究“的架势,”夏娃是夏朝的娃“已经庶几近乎段子了。

多么优秀的段子手啊,可惜转行到专家学者队伍中来了。

这种不断降低底线、加大无耻剂量的风气,一定也让许多”同道中人“感受到了威胁,担心”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相信,胡锡进没准是出于这种担心,才口不择言,不小心抄袭了李毅的版权,说出”都发钱等于没发钱“这番话的。

问题是,这样的不要脸比赛要进行到何时?

如同吸毒成瘾,剂量不断加大,就不怕有一天被幻觉反噬吗?


赞(2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01 13:0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5-16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