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推背图(二)Beta1.1(施工十至十八象)[ 此貼被独行不二在2018-05-23 16:51重新編輯 ]必看的[早就有的] 推背图归序全解(10年前的这个版本是最早接触,学会了入门探究搞学问的方法)
导读:
1. 引言
2.《推背图》八大置疑
3. 引经据典考渊源
4. 史籍中的李淳风和袁天罡
5.「颠倒本」、「伪本」、「金批本」的辨析
6. 本书提出的三个鉴别标准
7.「金批本」的去伪存真
8.《推背图》为什么是唐太宗时代的作品?
9.《推背图》作者到底是谁?
必看的《推背图》这本书?怎么看,各路大神匿名
一、推背图的版本粗考 目前流传的版本有6种,香港王亭之先生比较过的《推背图》:
一、彩绘明抄本,台湾中央研究院藏;
二、明钞本(无图),台湾中央图书馆藏;
三、明钞本。芝加哥大学藏;
四、清初潘氏八喜楼钞本,台湾中央图书棺藏;
五、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学藏;
六、金批本(据称八国联军之乱时,由清宫流出)。
金批本是民国四年(1916年)才公开出版的,传说中的流转线路图是:明末清初金圣叹批注——乾隆年间收入皇宫——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流出皇宫辗转欧洲——爱国华侨识宝回购——回国。这个版本是现在最流行的。
第十象 癸酉(朱温篡唐)
谶曰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颂曰
一后二主尽升遐
四海茫茫总一家
不但我生还杀我
回头还有李儿花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朱温弑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所谓一后二主也。未几为次子友 所弑,是颂中第叁句意。李克用之子存 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改称後唐,是颂中第四句意。」
金圣叹批注解:“此象主朱温弑[shì]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所谓一后二主也。
“一后二主”:904年八月,朱温杀唐昭宗;905十二月,朱温杀哀帝生母何太后,907年朱温「受禅」建立后梁,第2年又鸩杀了哀帝.未几为次子友珪所弑,是颂中第三句意。李克用之子存勗[朂xù,古同“勖(xù)”]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改称后唐,是颂中第四句意。”灭亡唐朝的人是谁呢?正是朱温[朱全忠]。“荡荡中原,莫御八牛”:指偌大的中原抵御不了“八牛”。“八牛”指“朱”字[八下牛上]。“泅[qiú]水不涤,有血无头”:指“温[溫]”字。“泅水不涤”还喻意一个人肮脏,恰恰体现朱温违背常理,荒淫乱伦,不如禽兽的龌龊德行。“有血无头”则寓意朱温残暴无度,滥杀无辜的本性。[安史之乱后,大唐时代的盛况,成为过去。唐朝之后,中国继续纷扰了五十三年,通称“五代”、“十国”。这“五代”就是梁、唐、晋、汉、周。而这“梁”正是朱温的“梁”。朱温公元907年篡唐之后,改“温”为“晃”,意思是光芒四射。并改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建都开封,这时天下割裂,梁仅拥有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山东半岛、河北、安徽北部、河南、陕西渭河流域、甘肃东部、宁夏南部、湖北北部。]“一后二主尽升遐[xiá],四海茫茫总一家”:后梁建立,李克用等藩镇不予承认,军阀割据,中国四分五裂。但是大家又都原本是大唐一家,中华一家。“升遐”指升天西归。“一后”指何皇后,即昭宗李晔[唐朝第十九位皇帝]的老婆,被朱温缢死。“二主”指昭宗李晔和儿子昭宣帝[哀帝]李柷[zhù,唐朝末代皇帝,即第二十位皇帝],二人均被朱温杀害。“不但我生还杀我”:朱温被儿子所杀。朱温奸淫儿媳,几个儿子趁机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以求继承皇位。朱温的养子朱友文妻子美艳无双,因此,朱温病重时要向养子托后事,三子朱友圭得到妻子密报,连夜率兵杀入宫中,刺死朱温。朱友圭自立仅9个月,改年号「凤历」不出2个月,就在其弟朱友贞的政变中被杀。杀父杀君的朱友圭死后没有庙号和谥号,被废为庶人,未被后人承认为皇帝。[公元912年6月,其在与儿媳的淫乐中,被儿子朱友珪[guī]所杀。同年,朱友珪即位。]“回头还有李儿花”:指李存勖[李克用的长子,本姓朱邪氏,沙陀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盛唐时期,祖辈功高,赐姓随李。公元923年,李存勖灭掉后梁,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是为唐庄宗]。图中:中间一条大河由北[上]向南[下]流[犹如陕西与山西之间的黄河流动方向,并流向河南],两边为山丘,远处为“雪”色的山岭。“河流及其周围山丘”喻指后梁统治的管辖区域: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远处‘雪’色山岭”喻指黄河流域上游的广大地区[即现在的陕北以北,甘肃中部以西,青海以南等广大地区]不属于后梁统治。[根据史实,朱温在黄河南岸的汴梁称帝,李克用雄踞在黄河北岸的山西自称晋王,两军隔河对峙,征战不断,长达四十年之久。故图中的河流,又喻指将疆域一分为二,也喻指山河破碎,四分五裂的景象。]
第十一象 甲戌(后唐国运)
谶曰
五人同卜 非禄非福
兼而言之 喜怒哀乐
颂曰
龙蛇相斗叁十年
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戏
东兵百万入秦川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伶人郭从谦作乱,唐主为流矢所中。」
[五人同卜]:是「从」字的繁体「從」。[兼而言之]:是「谦」字。这两句指后唐作乱的伶人郭从谦。[非禄非福]:指郭从谦是个没有正当官禄职位的得势戏子。[喜怒哀乐]:优伶唱戏的表演。指李存勖开国后热衷于与优伶唱戏。908年,24岁的李存勖承袭晋王之后,浴血百战:913年夺幽州、922年击退契丹、923年灭梁统一北方,建立后唐,但非李唐朝后嗣。此后,李存勖日渐骄惰,热衷于和伶人同台唱戏,宠信伶人,招纳宦官,对伶人和宦官委以高官重任,对旧臣却非常苛刻,朝政昏暗。[龙蛇相斗三十年]:「蛇」:指割据的各节度使。「龙」:指后唐庄宗李存勖,因是真龙天子,所以其登基前也是龙。「三十年」:李存勖少年就随父作战,从其11岁随父到长安报功,到925年41岁时派兵灭了前蜀政.权,整30年的「龙蛇相斗」。[一日同光直上天]:「同光」,庄宗李存勖的年号;「上天」,升天,死。庄宗的苛政和滥杀功臣使得侍卫军都跃跃欲反。926年四月初一,出身伶人的侍卫军首领郭从谦趁着李嗣源兵变,也兵变入宫,庄宗在混乱中中流箭身亡,一个服侍他的伶人找来乐器堆在尸体上将其焚化[1]。[上得天堂好游戏]:讽刺——升天了再去游戏、唱戏去吧。[东兵百万入秦川]:「东兵」,石敬瑭是河东节度使,管辖山西一带,他引契丹兵大军进犯西面的「秦川」,故曰「东兵」。「秦川」:陕西关中平原,又称八百里秦川,后唐首都洛阳所在地。李存勖昏庸误国,登基4年亡身。926年明宗「即位」虽有改革,朝廷依然昏聩。933年即位的李从厚昏庸依旧,次年李从厚削弱藩镇,逼反了明宗养子李从珂(音科)。934年李从珂兵变篡位后,朝政继续昏乱。936年李从珂又因消弱藩镇逼反了石敬瑭。937年1月11日,石敬瑭勾结契丹攻入洛阳,后唐灭亡。图中有一男子卧地,喻中流矢身亡的后唐庄宗李存勖。身边三棵树,喻指他死后,后唐还有3个李姓皇帝。《推背图》中前几象,有以树喻姓氏「李」的设谜习惯,如「一树李花都惨淡」。图中以树比喻庄宗以后的后唐皇帝,似暗示他们和庄宗不是一家。兵变即位的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算是庄宗的义兄。庄宗宠信宦官,功臣李嗣源被猜忌险被杀。926年李嗣源兵变杀向洛阳,伶人郭从谦也趁乱兵变,射杀了庄宗,李嗣源就顺势即位了。
第十二象 乙亥(后晋儿皇)
谶曰
块然一石 谓他人父
统二八州 已非唐土
颂曰
反兆先多口
出入皆无主
系铃自解铃
父亡子亦死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石敬塘求救于契丹。唐主遣张敬达讨石敬塘,敬塘不得已,求救于契丹,事之以父礼,贿以幽蓟十六州。晋帝之立国契丹功也,然卒以契丹亡,故有系铃解铃之兆。」
[块然一石]:指中国历史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的「石」字。[谓他人父]:石敬瑭以割地、供奉、以父礼侍契丹为条件求救于契丹[1]。契丹出兵灭后唐,立石敬瑭为帝,建后晋。石敬瑭对比他小10岁的契丹王耶律德光称父皇,自称「儿皇帝」,割16州,岁供30万布帛。[统二八州 已非唐土]「二八」:十六。后晋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已不再是后唐国土了。[反兆先多口]:是说后唐末帝对石敬瑭有戒心,造反前石敬瑭想测试末帝的意图,以身体不适为由请辞节度使,认为末帝准辞,就说明末帝怀疑他了;不准则说明尚未对他失去信任。谁知道末帝认为,“石敬瑭除亦反,不除亦反,不如先除之”。事已至此,石敬瑭唯有“今亡也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就是“先多口”促使事件提前爆发。“出入”就是“进出”,谐音“晋出”,古语晋者进也。「反兆」:是「父」字。兆字上部有「><」,父字上部是「<>」;下部相近,上部相反,故「反兆」为父字。「反兆先多」:「父」加上多,是「爹」字。「反兆先多口」:是「嗲」,音dia(三声),撒娇的声音和状态。这个字谜,是《推背图》里最辛辣的讽刺了。[出入皆无主]:后晋听从契丹的摆布,大事难以自主。[系铃自解铃 父亡子亦死]:借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喻指后晋建于契丹,亦亡于契丹。后晋937年1月11日建于契丹。石敬瑭942年死后,养子(侄子)石重贵即位,对契丹称孙不称臣,招致契丹南下,947年1月11日亡国。图中人:胡人,喻指契丹主耶律德光。[推背图]中都是清官的服饰表示清朝以前的胡人,清朝以后反而用古代汉服,颠倒设谜,以迷惑当世人。图中石头:讽刺石敬瑭——是石头不是人。石头形似哈巴狗,既跟在胡人屁股后边,还要露脸,讽刺石敬瑭臣服奴媚于胡人。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辽世宗即位,改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改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辽国的疆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
第十三象 丙子(后汉亡,后周立)
谶曰
汉水竭 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颂曰
百个雀儿水上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
高栖独自理毛衣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周主郭威夺汉自立。郭威少贱,世称之曰郭雀儿。」
郭威生于五代时期,从小就经历了战火纷飞,改朝换代的动乱,励志要成就大业。他先在后唐军队当一名小兵,后追随刘知远,成为刘的心腹,在契丹灭后梁的关键时刻,他力主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一跃成为后汉功臣。可惜,刘知远登基一年就去世了,郭威成为托孤大臣,继位者刘承佑猜忌功高盖主的郭威,派人诛杀郭威,结果反引起兵变,此时“汉水竭”,人们拥戴郭威,废后汉,改国号“周”,“雀高飞”郭威在开封称帝,史称“后周”。这时候来看“雀高飛,百個雀兒水上飛,飛來飛去何所止?”我们就很清楚谶语和頌语的含义了.[汉水竭]:后汉亡。后汉:947年1月,契丹灭后晋,之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后汉。948年刘知远死,刘承佑即位,951年被郭威兵变所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指郭威(乳名雀儿)飞到了皇位上,建立了后周。图中:以城郭隐喻「郭」,以鸟喻雀,以水(汉水)喻后汉。郭、雀儿在汉水之上,指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百个雀儿水上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历史上有很多大将象郭威一样过黄河北上抗击过契丹,甚至到了太行山以西。「山西」:太行山以西。[惟有一个踏破足 高栖独自理毛衣]:惟有郭威一个,打着去抗击契丹的旗号出兵,到澶州(河南濮阳,澶音蝉)就兵变了,黄袍加身,返回京城称帝去了。「踏破足」:不走了。
史实精要:陈桥兵变的模板——「澶州兵变」 前奏:三镇平叛,功高震主郭威是后晋时顺州刺史郭简之子,自幼丧父,家境穷困。从军后自学兵书,凭借着英勇善战和品行才干成了后汉高祖刘知远的股肱之臣。后汉隐帝即位不久,发生了三镇叛乱,朝廷久讨无功,郭威出马平定了兵变。但郭威不贪功,替众将、大臣邀功,在全国树立了威望。 1. 惨遭陷害,众将激反(因故事、戏说众多,以下参考《资治通鉴》) 950年刘承佑信谗言,大杀功臣,还杀了郭威全家,并派人带密旨去邺都(今河北大名北)杀郭威。郭威深得部下爱戴,众将激愤而反。 2. 回师除奸,帝亡立嗣 郭威令柴荣镇守邺都,自率军回京城(开封)清奸邪,「除群小」。 隐帝刚愎自用,与慕容彦超带兵迎敌。慕容大败,士兵纷纷投降。隐帝没有露面就逃跑了,躲进农家被乱兵所杀。郭威军队进京,太后临朝,立高祖侄子刘赟(音:晕)为帝,并派人去接他登基。 3. 澶州兵变,黄袍加身 紧接着就发生了契丹入侵(950年十二月),内丘、饶阳沦陷,边境告急。太后命郭威总领兵权,出兵拒敌。走了近400里到了澶州。 刘赟派人慰劳军队,诸将不拜谢,担心刘赟登基后清算他们,于是数千军士哗变,拥立郭威,郭威插门阻止,军士越墙进入,有人扯下黄旗批在郭威身上,将士山呼万岁,其中就有郭威的大将赵匡胤(音:印)。 郭威率兵回师,成为「监国」,不到1个月就称帝了,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刘赟在宋州被囚禁,贬为「湘阴公」,次年被杀。契丹侵略损兵折将,又听说郭威登基,而且遇到了月食的天象,就退兵了。
第十四象 丁丑(五代运终,北宋立国)
谶曰
石榴漫放花
李树得根芽
枯木逢春只一瞬
让他天水自荣华
颂曰
金木水火土已终
十叁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见太平日
五十叁参运不通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周世宗承郭威受命为五代之终,世宗姓柴名荣,英明武断,勤於为治,惜功业未竟而殂。五代共五十叁年,凡八姓十叁主,颂意显然。」
[李树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隐喻五代的三朝三姓。「李」:后唐皇帝姓李;「石」:后晋皇帝姓石;「榴」:同「刘」音,后汉皇帝姓「刘」。[枯木逢春只一瞬]本句一语双关,字谜上隐喻五代二朝二姓。「枯木」:为柴。「逢春」:发芽,荣发,隐喻后周世宗柴荣。图中柴发芽,也喻指柴荣。图中柴发芽的只有一株,同音「朱」,隐喻后梁皇帝姓氏:「朱」。句意上又指:柴荣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可惜后周的欣欣向荣只是一瞬间——柴荣登基5年半就病逝了,他7岁的儿子即位半年,后周就被宋朝和平取代了。[让他天下竞荣华]指五代时期群雄割据,竞相谋求极品的荣华——称帝称王。907~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10个自称国家的割.据政.权。[金木水火土己终]:以五行喻五个朝代,终结了。[十三童子五王公]:五代共13位皇帝5位开国君主。「童子」:这里指在时间短的皇帝。:现代史书上说五代是14个皇帝,为何?五代各朝帝王列表(在位 年)五代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年代跨度 907~923 923~937 937~946 947~950 951~960皇帝顺序 太祖(6) 庄宗(4) 高祖(7) 高祖(2) 太祖(4)朱温(晃)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郢王(10个月) 明宗(8) 出帝(5) 隐帝(3) 世宗(6)朱友圭 李嗣源 石重贵 刘承佑 柴荣末帝(11) 闵帝(2) 恭皇帝(6个月)朱友贞 李从厚 柴宗训末帝(3)李从珂从金圣叹的批注可以看出:他是到柴荣截止,不算7岁即位的柴宗训,似因柴宗训当皇帝不到半年就禅让给「陈桥兵变」的赵匡胤了。但这种算法未见得妥,毕竟赵匡胤承认柴宗训是皇帝。柴宗训死后北宋给了他谥号——「恭皇帝」,后人承认他是帝王。五代就13位皇帝,这都是他们的后人承认的,而上表中斜体字的后梁朱友圭(郢王)不应算是皇帝。前面第10象的注解说了:朱友圭弑父篡位,10个月就被杀了,再被废为庶人,后人没把他当皇帝。当然,这些是逃不过预言家的慧眼,「十三童子五王公」,信然![英明重见太平日]人民终于迎来了英明治世的皇帝,可以安享太平了。[五十三参运不通]五代历经53年零3天,运势就不通了——陈桥兵变,宋朝开篇了。「参」:一字双关,即指参运、算卦,又暗指大写的「叁」,喻3天。现在把这句都按金圣叹的解释:「五代共五十三年」,并不恰当。推背图》的时间都是以年代跨度算的,如第2象的「二九先成实」预唐朝国运290年(618~907年)。从上表可见五代跨度54年。陈桥兵变发生在960年正月初三晚上,按阴历就是新年的第三天,赵匡胤黄袍加身——五代后周运数不通了,次日赵匡胤就回兵受禅登基了。本象文辞优美、气势恢弘,且预言的时间一天也不差!真乃中国古典文学中神工鬼斧的极品之作!
史实精要——陈桥兵变 后周世宗柴荣文治武功,可惜在位5年半就病死了。7岁的柴宗训即位。这就给了柴荣手下的大将赵匡胤可乘之机。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假报契丹和北汉发兵侵入,朝廷让赵匡胤出征,赵说兵将不够,于是朝廷把全国军权都交给了赵。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离开都城汴京(今开封),走了40里驻在了陈桥驿(今河南封丘陈桥镇)。当晚,兵变计划就实施了。赵普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散布傓动,军士哗变,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山呼万岁,赵匡胤「无奈」地受命了。汴京禁军的主要守领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开门接应。 正月初四,赵匡胤受禅登基,建立宋朝。
第十五象 戊寅(宋太祖扫荡群雄)
谶曰
天有日月 地有山川
海内纷纷 父後子前
颂曰
战事中原迄未休
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
扫尽群妖见日头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五代末造,割据者星罗棋布,惟吴越钱氏[钱四世]稍图治安,南唐李氏[李升叁世]略知文物,馀悉淫乱昏虐。大祖崛起,拯民水火。太小名香孩儿,手执帚着,扫除群雄也。」
[天有日月 地有山川]天有日月,规律地运行,地有山川跌宕起伏。隐喻历史迂回曲折如山川,但发展也有规律,与天象相应。[海内纷纷 父后子前]五代十国时中原纷乱,皇帝短命,父子先后登基的事频频发生。[战事中原迄未休]:五代十国分立割据,战乱不休。[几人高枕卧金戈]:借《晋书.刘琨传》中「枕戈待旦,志枭逆虏」的典故,比喻战事很紧,没有安生之时。[寰中自有真天子 扫尽群妖见日头]寰宇之中,自然会有真命天子出世,扫除群雄战乱,重见天日。指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建立宋朝,中国终于乱极而治。这两句才是本象的主体,前面的诗文是本象主体的背景、环境。图中一小孩儿手执扫帚横扫群蜂,与颂中「扫尽群妖见日头」相应。宋太祖小名「香孩儿」,故图中以小孩儿暗喻。
史实精要「钱镠四世」:实际应是5世,吴越国钱镠(镠音流,907年开国)、钱元瓘(932年即位)、钱弘佐(941年即位)、钱弘倧(947年即位)、钱弘俶(俶音触,948年即位)。大概是金圣叹还如他解15象那样,不记在位不到半年的皇帝(钱弘倧也是半年皇帝)。钱镠896年剿灭了吴越一带的割据势力,占据江浙13州,先被唐朝封王,再被后梁朱温封为吴越王,后唐李存勖时又赐他玉册金印。钱镠采用「用汗水代血水,以钱财换平安」的政策,一直臣服于中原政.权,对内则组建小朝廷,自立年号。钱镠勤政恤民,发展生产,颇得民心。他修建了「捍海石塘」等水利设施,使钱塘江两岸免受海潮之害,被称颂为「海龙王」。子孙延续了他的政策,在五代的大动荡中保全了一方平安。「李昪三世」:指南唐李昪(昪音变,937年开国)、李璟(璟音井,943年即位)、李煜(961年即位)。李昪保境安民,不轻用兵,国力比较强盛。李璟945年灭闽,951年灭楚,958年被周世宗柴荣打败称臣。李煜诗词极佳,但治国、打仗都是极蠢之材,他即位时南唐已经向宋朝称臣了。但他不听诏宣,被宋朝讨伐败降。后蜀主孟昶,南唐主李煜是死于宋太宗赵光义之手。
第十六象 己卯(宋太祖初定江山)
谶曰
天一生水 姿禀圣武
顺天应人 无今无古
颂曰
纳土姓钱并姓李
其馀相次朝天子
天将一统付真人
不杀人民更全嗣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宋太受禅汴都,天下大定,钱李二氏相率归化,此一治也。」
[天一生水]现在都解为宋太祖是「水命」。 《易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本句应是歇后用法,隐喻「地六成之」,用其字面之意,指宋太祖统一了五国领土,加上太祖自己一国,是6国统一,是为「地六成之」。 五代时,十国有4国亡于五代时,即赵匡胤建立北宋前。 前蜀:903年王建称帝,925年,王衍降于后唐,前蜀亡。 吴: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937年吴王杨溥(音普)禅让,吴亡。 受禅者为徐知诰(音:告),徐后来恢复姓李,名李昪,建南唐。 闽:909年王审知受后梁朱温封为闽王,945年被南唐灭。 楚:907年马殷受后梁朱温封为楚王,951年被南唐所灭。 赵匡胤登基后,960~976年在位期间,平定5国: 南平(荆南):924年高季兴受后梁朱温封为南平王,963年高继冲归顺,不久全族迁到东京(今河南开封)。 后蜀:934年孟知祥称帝,965年孟昶(音:厂)降宋,押赴东京。 南汉:911年刘岩即位,917年称帝,971年刘继兴败降,押东京。 南唐:937年徐知诰废吴帝自立,国号大齐,939年徐改名李昪(音变),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58年降于后周。974年,李煜败降,被押往东京。南唐亡。 吴越:907年钱镠受后梁朱温封为吴越王,一直臣服中原,960年向宋称臣。978年钱弘俶(音触)举家迁东京,吴越国消亡。 本句解释与图中示意的五国臣服是珠联璧合的,「天一生水」堪称绝妙之谜语! [姿禀圣武] 宋太祖英武圣明,统一了分裂的国家。 [顺天应人 无今无古]赵匡胤统一天下,上和天意,下顺民心,建国后怀柔治国,不杀功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纳土姓钱并姓李 其余相次朝天子] 「纳土」:接纳对方的国土。 「姓钱」:指吴越国钱弘俶主动臣服。 「姓李」:指南唐后主李煜975年兵败投降,被押往卞京。 [其余相次朝天子]:其它小国也相继归顺,被押、带往京城面君。 [天将一统付真人 不杀人民更全嗣] 「真人」:道家指得道的道人,这里指有修为的人。(清朝雍正也有预言称之为真人) 指太祖是一位有修为的真人,统一天下后,仁爱治国,不滥杀伐。 赵960年陈桥兵变,得天下兵不血刃。而后不杀降王,不杀功臣,961年「杯酒释兵权」,消了藩镇势力;对百姓修养生息,天下安乐。 这个「真人」为保江山社稷,重文轻武,秘密立下了不杀大臣、不杀谏臣的规矩,使得宋朝文风鼎盛,文人辈出。 图中正座天子显然是赵匡胤,面南背北而坐。前面5人朝拜,分别代表吴越、南平(荆南)、后蜀、南汉、南唐五国之主。 虽然吴越是978年消失的(宋太祖死于976年),但是吴越国王钱弘俶却是在974年助宋灭南唐之后,即被赵匡胤诏到东京面君的。为此,吴越国上下惶恐,因为钱氏几代使国内安居乐业,百姓在西湖边建「保俶塔」,祈求保佑钱弘俶平安。不久钱弘俶返回吴越。978年,钱家被太宗迁往东京。 可见,图中的预示分毫不差,5主都是面向宋太祖臣服的。而且,图中预言「天将一统付真人」,但图中只画了5人,没有北汉。剩下的北汉是赵光义害兄夺位后,979年亲政平定的。在思想文化上,宋代开天地之文运,在汉唐的基础上,分别将文学、史学、经学以及融汇儒学、佛学、老庄学说于一体的宋代理学,推向了高峰,先后出现了欧阳修、司马光、曾巩、王安石、三苏等文学史学著名人物,以及周廉溪、邵康节、朱子、二程夫子、陆象山等经学、理学大师。
第十七象 庚辰(澶渊之盟)
谶曰
声赫赫 干戈息
扫边氛 奠邦邑
颂曰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宋真宗澶渊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入寇,寇准劝帝亲征,乃幸澶渊。既渡河,远近望见卸盖皆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夺气,遂议和。」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为击退契丹,宋真宗亲征渡黄河,将士见后欢呼万岁,声震数十里。 澶渊之役(一) 辽兵南侵 御驾亲征 背景: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幽蓟)16州与契丹。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北伐,收复16州的瀛州(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北),及周边地区(霸州、天津静海等)。979、986年,宋太宗两次大举伐辽皆败。(辽国原名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复名「契丹」,1066年又复名为「辽」,1125年被金国所灭). 辽国在萧太后的苦心经营下,力量日盛,1004年大兵进犯北宋。 辽军进犯:这是辽对宋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入侵,萧太后率军亲征,大军号称20万,深入宋境700里,直扑横跨黄河的澶州[2](今河南濮阳)城下。 真宗被迫亲征:大宋朝廷上下惊恐,意欲迁都。后来真宗在新上任的丞相寇准的极力劝谏下,被迫亲征到了澶州,被太尉高琼极力「请」过了黄河。宋军见到了澶州北城楼上的黄龙旗,欢声雷动,军兵与百姓立齐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士气倍增。真宗见好就收,撤回了南城。 辽兵闻宋军呼声怯阵。寇准在北城督战,宋军张环用床子弩射杀了辽军先锋萧挞览(擒获名将杨业之人),辽军士气低落。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完全女」:「寇准」的「寇」字,「女」与「寇」中的部分形似而不完全一致,这种象形设谜,也是《推背图》字谜文化常用的手法。 指在宰相寇准的运筹下取得澶州守卫战的胜利,在真宗力主议和时,寇准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立下奇功。 澶渊之役(二) 休兵议和 萧太后见辽军处境不利,担心腹背受敌,也想求和。 宋真宗在离京时,就暗中派曹利用前往辽军议和。因战事激烈,曹一直未能进入辽营。寇准、杨延昭力主北进,乘势收复失地,但妥协派气焰嚣张,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被迫放弃主张。 真宗在澶州行宫又召见了曹利用,授以谈判底线――每年给辽国银绢100万两/匹。守候在宫外的寇准拦住了曹利用,以杀头威胁,把底线定为30万两。曹在敌营置生死于度外,拒不割让一寸国土,还收回了瀛、莫二州的主权,双方以30万两岁币达修好结盟。 [声赫赫 干戈息]:赫赫呼声声震数十里的,契丹气馁,不久停战议和。 [扫边氛 奠邦邑]:扫平了边境战火,奠定了边疆的安宁。 澶渊议和后,辽、宋结盟,保持了120年的边境和平。 澶渊之役(三) 澶渊之盟 盟约规定:宋、辽为兄弟之国,两国皇帝以年龄定兄弟的称呼。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10万两银,20万匹绢。双方发展边境贸易。辽就此承认了宋对幽蓟16州中瀛、莫二州的主权。 当时宋朝经济繁荣,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500万贯,是大明朝276年总铸钱量的一半!要知道一场战争单方直接费用就不止100万两白银,30万两岁币不到宋朝年财政收入的0.5%,而且开展边贸后,宋朝每年贸易顺差就在100万两银以上,所以,30万两银帛换来120多年的和平,以及法定的瀛、莫二州主权,是很明智的。图:皇者面南背北,喻指宋真宗;水指黄河;外族人喻指契丹,契丹拱手,主动请和。
嘲笑祖宗,还是被祖宗嘲笑? 不知为何一些史家对「澶渊之盟」多诋毁,嘲笑宋朝打胜了既不收复失地,还年年赔款。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大清。
第十八象 辛巳(刘太后主政)
谶曰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叁八之年 治安巩固
颂曰
水旱频仍不是灾
力扶幼主坐灵台
朝中又见钗光照
宇内承平氖象开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仁宗嗣立,刘太后垂 听政。旁有一犬,其惟狄青乎。」
[天下之母]:指宋仁宗养母刘太后,即垂帘听政辅佐仁宗的章献太后。[金刀伏兔]:「兔」:兔为卯,与「金刀」合刘字,繁体:「劉」。 [三八之年 治安巩固]:3乘8为24,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时24岁。 本句指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国家治理安定,江山巩固。 [水旱频仍不是灾]:指刘太后兴修水利,使水旱都不是大灾了。 [力扶幼主坐灵台]:刘太后全力辅佐14岁的宋仁宗即位,没有发生权臣欺主、陈桥兵变之类的事。 有版本作:「力扶幼主镇埏垓」。埏垓,音严该,指边辟的地方。 [朝中又见钗光照]:指刘太后1022~1033年垂帘听政。 [宇内承平气象开]:刘太后治国,承平无战事,朝政清明,广开言论。 图中妇人显然喻指刘太后。旁边的犬,并非金圣叹所猜的「狄青」,刘太后去世时,狄青才26岁,尚未建立大功业。 图中犬,当指仁宗,仁宗生于1010年,属狗。古时称儿为「犬子」。 仁宗直到刘太后去世才亲政,14~24岁期间虽为皇帝,但无权,依附于刘太后,图中犬蜷伏于妇人足下,即隐喻此。
史实精要——章献太后1.《狸猫换太子》——莫把戏说当历史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排演成了多种戏剧,在民间广为传唱,但这与历史完全不符。 该故事出自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说的是宋真宗的妃子刘氏、李氏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心狠毒辣的刘妃将李妃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刘妃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即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流落民间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刘太后则畏罪自缢。 史实与此相差太远:包拯是刘皇后去世4年才守孝完毕出任县令的。真宗40多岁时,5个儿子都夭折了,刘妃让自己的侍女李氏侍寝而孕,真宗和刘妃大喜,真宗向群臣说刘妃有孕,并在孩子出生前晋封刘妃为「修仪」,仁宗一直认刘妃为亲母,可见李氏更象是「代孕」。 李氏因此只得到「崇阳县君」的封号,不久,李氏因生下一女被晋封才人,方正式成为妃嫔。但女儿又早夭。1032年李氏重病,已经垂帘听政的刘娥晋封李氏为「宸妃」(宸音陈),但李氏当日命终。刘太后采纳了宰相吕夷简之谏,以皇后礼安葬李氏。 刘太后故去,仁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有人借此说刘太后害死了李妃。仁宗派李妃的弟弟开棺验尸,见被水银浸藏李氏身着皇后服饰,颜面如生,隧明白了真相,向刘太后的牌位哭拜谢罪。 2.从打工卖艺,到母仪天下 刘娥家境贫寒,自幼丧父。13岁嫁给青年银匠龚美,随龚到京城卖艺谋生,因美色被引荐给15岁的赵恒(后来的真宗,当时叫赵元侃)。赵情窦初开,对刘一见钟情,欲把这个川妹子纳为侍妾。赵的乳母秦国夫人大怒,把这个「灰姑娘」赶出王府。 赵恒把刘娥藏在了王宫指挥使张耆家,虽然公务繁忙又娶妻纳妾,但仍不时去张耆家与刘娥相聚。15年后赵恒即位,刘娥入宫成为美人。皇后早逝,真宗在大臣不断的反对中,1012年立出身卑微的刘娥为后。 刘娥是贤德之人,通晓古今,成了真宗的贤内助。她以身作则,树立简朴的风范,把皇宫内务治理得井井有条,每日还要帮真宗参谋朝政。 但是遭到了以宰相李迪、寇准为首的士大夫的反对,他们尤其反感刘娥参政。真宗晚年病重,事多托于刘皇后。真宗死前,「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3. 垂帘听政——「宇内承平气象开」 刘太后垂帘听政,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广开言论。 初期,宰相丁谓专权,向上用「群臣公议」胁迫太后,向下用太后招牌压制群臣,甚至假传圣旨逼李迪、寇准自杀,幸被二人识破。不到半年,太后找机会贬谪了丁谓一派,稳定了朝政。 身为女流的刘太后,纳谏的胸怀是历史上少有的,太祖开创的广开言论的风尚,由她发扬光大,著名的「鱼头参政」的典故就出自于此。 「鱼头」是鲁宗道的外号,因为「鲁」字以「鱼」为头,而且他极为耿直,官拜「右正言」,直言进谏象鱼骨头一样噎人。 刘太后执政,第一个提拔了他,任命为「参政」。一次出宫时,太后车辇走在小皇帝的前面。宗道正好碰见,急忙拦路跪谏:「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宜辇后乘舆!」太后指着他:「好你个宗道,其骨在头,乃鱼头参政」!说完,「急令辇后乘舆」。 还有一次,刘太后曾请鲁吃饭,问他对武则天的看法,鲁面带气色地说:「(武后)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转身就走了。刘太后从此彻底打消了称帝之念,还更敬重这个「鱼头参政」。后来有人向她进献《武后临朝图》,被她当众摔在地上。 人非圣贤,刘太后也有过错,比如贬谪了一些进谏的大臣,但是众臣依然进谏不断,这也正体现了「广开言论」的气象。刘太后11年垂帘听政,朝中出现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吕夷简、鲁宗道、范仲淹、狄青等名相贤臣。海晏河清,正是「宇内承平气象开」。 元朝右丞相脱脱主编《宋史》311卷中提到:「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1033年,宋廷祭太庙,65岁的刘太后刘娥想要穿穿天子衮冕,朝臣哗然。最后拗不过,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减了几样呈上。刘太后祭奠回来的路上就染病了,一个月后去世,被谥为「章献明肃」。宋朝皇后、太后的谥号都是2个字,显然,仁宗给了刘太后的空前的荣誉。除了图片修改为中国预言七种,其他没做任何修改
身在劫中,不能自悟为之奈何?
赞(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