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春凌霄岩的岩底河面,到溶洞“穹顶”相距177米。这段距离,岩底河凌波微步走下来,用了78万年。
▲凌霄宝殿内有19根无与伦比的华丽钟乳石柱,直径1~3米,高30~50米,石花层叠绽放,次第盘绕。摄影/金祥
78万年的光阴,岩底河没有虚度,它的每一滴水珠、每一分力量都在构建一个辉煌的设计——有19根美轮美奂的擎天巨柱支撑的宫殿!这里是洞穴的极境!
当仁不让的“南国第一洞府”
凌霄岩,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境内,在阳春城西北66公里的云雾岭山脉的末梢,罗阳峰林之中,面积36.7平方公里,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特征,2004年初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凌霄岩内部高度从河面算起有177米,洞内有上、中、下三层,按照进入的顺序,从下而上分别是志汉大厅、凌霄宝殿和观景台,目前开放游览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1945年,原国民大学校长吴鼎新到此游览,见此地“气宇宏敞,胜景天开”,便欣然题下“凌霄志汉”。从此,这个岩洞便命名为凌霄岩,一层的志汉大厅也由此得名。
▲第一层的志汉大厅,洞口又宽又高又深,其空间大到可以放进一栋十多个房间宽、二十层高的大厦。摄影/金祥
沿着蜿蜒的岩底河前行,四周的群山高耸环伺,中间一座山体峭壁裸露,一个巨大的洞口几乎掏空了山体的三分之一。凌霄岩一层大厅洞口深105米,高60米,宽36米,仅仅用“大”字来形容它远远不够,它可以放进一栋十多个房间宽、二十层高的大厦。何况,它厅外有秀美田园,厅中还有一条蜿蜒清澈的小河,可以乘船穿堂而过,去往他乡云浮市。敢问天下又有哪个大厅堪与凌霄媲美呢?
▲乘小舟航行于凌霄岩内的岩底河之上。摄影/陈碧信
普通人若是听说要步行登上四十层楼,恐怕都会异口同声地拒绝吧!从志汉大厅登上凌霄岩内,为处处奇景所吸引,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128米高的观景台。途中沉迷于拍摄,还被晚我们进洞的一个“夕阳红”老年旅行团的阿叔阿婶超越了。
凌霄岩之所以能被称为“宫殿”,并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大,而是与它洞内二层凌霄宝殿内19根无与伦比的华丽钟乳石柱有关。那些直径1~3米,高30~50米的钟乳石柱,石花层叠绽放,次第盘绕,放在别的山洞,任何一根就可以称为“镇洞之宝”。而在凌霄岩,它们顺着二层大厅的两侧竖立,铺张大气地摆足了排场。
▲从志汉大厅登上凌霄岩内,为处处奇景所吸引,不知不觉中就沿着阶梯走到了128米高的观景台。摄影/金祥
钟乳石是由洞穴岩隙里的渗水沉积缓慢形成的,到底有多慢呢?研究者将钟乳石锯开后发现,其内部和树木一样,每根钟乳石都有自己的年轮。根据气候水文的不同情况,形成每厘米高度或者厚度,也许需要一百年到一千年。
洞内步道旁,偶尔可以看见崩裂的石柱,露出里面千层糕般一层一层的质地。紧密的部分代表气候稳定,缓慢流水持续地带来钙化物质沉积。当分层出现时,说明特殊的气候出现了,沉积停止。气候恢复了,沉积继续进行。从钟乳石的分层厚度,可以推测气候轮转变化的规律和时长。
▲石幔,是一种像布褶或帷幕的碳酸钙沉淀物,由不规则的流水悬空滴水形成。摄影/陈碧信
凌霄岩是华美的,能达到什么水平呢?中科院院士、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洞穴研究中心陈伟海主任,都是世界溶岩研究前沿的专家,一生中“阅洞无数”。2004年,两位学者到凌霄岩考察,经审慎比较评估后认为:凌霄岩壮观程度位于国内已发现洞穴的前列,无愧于“南国第一洞”的称号。这一评价无疑给凌霄岩的江湖地位打了保票。
凌霄岩洞内环境特殊,洞壁四周生长着千姿百态的石钟乳,有的外形酷似灵芝。朱教授指出:“凌霄岩内的石柱、石笋是喀斯特岩溶地貌中典型的棕榈片造型(国际通用称谓,也有国内学者将其命名为‘石灵芝’),凌霄岩‘石灵芝’类型之全、数量之多、形态之高大以及其发育生长年代之久,在国内绝对独占鳌头,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这里完全可以称为‘世界石灵芝王国’。”这又是一个极高的赞誉!
▲溶洞内生长着千姿百态的石钟乳,有的外形酷似灵芝。摄影/金祥
惊叹!时间与河流的力量
说到凌霄岩的美丽宫殿,不得不说一下岩底河。岩底河,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现存的河道不过六七米宽,秋季河水只有四十厘米左右深,在漠阳江八大支流中也没排上号。为什么这个“宫殿”偏偏落成在岩底河上?
漠阳江河道在中上游流域,穿越了坚硬的喀斯特岩层,但是中游和上游地貌相差明显。上游以山地为主,凌霄岩周边是峰丛地貌。中游为狭长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呈现为少量喀斯特峰林和孤峰。这样的地貌与漠阳江中上游流域一系列山脉有关。
面向大海,阳春右边是被称作“阳江屋脊”的河尾山(八甲大山)1337.6米高的鹅凰嶂,左边是1258米高的天露山,背后是高达1704米的云雾山脉,及其由东北向西南横贯阳春的80多座海拔1000米的高峰。在云雾山脉的后面,还有同一走向的更高大的云开大山山脉。高墙一般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季风和台风,使阳春成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方,在山地前缘产生大量降雨,使之成为华南暴雨中心之一,年均降雨量高达3428.9毫米。与一般江河春夏洪水季相比,漠阳江每年还要多一次夏秋时的台风洪水季。台风推送的大潮,堵住漠阳江的出海口,滞留的江水溢出河道,在整个河谷形成洪泛区。
▲河流用漫长的时间肢解了坚硬的喀斯特岩板,造成千姿百态的石钟乳。摄影/陈碧信
河尾,天露,云雾,云开,阳春周边的这几座大山名字里充满了“水分”,让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广东其他地区的山脉,却再没有找到“湿度”如此大的山名了。秋分这天,是没有下雨的阴天,阳春全天相对湿度77%,最大湿度达到95%,很难想象,在“秋高气爽”的季节,这里还有可以拧出水来的天气。漠阳江这个名字,真实的背景是“天无晴日”还是期盼“洪水不起”呢!
亘古延绵的山岭,持续给漠阳江中游流域送来频繁的洪水,那种力量,肢解了这片坚硬的喀斯特岩板,荡平了漠阳江经过的河道,在漠阳江中游扫出了春湾这样喀斯特孤峰兀立、湖山相映的河谷平原。每年的洪水,给这片河谷送来肥沃的土壤,使之成为阳春最大的水稻产区,阳春人因此有了水草丰美的家园。
▲阳春右边是1337.6米高的鹅凰嶂,左边是1258米高的天露山,背后是1704米高的云雾山脉。摄影/龙敏
而凌霄岩恰位于漠阳江上游,这堵高墙的背面,避过了暴雨激流的锋芒。它所处的地理纬度和气候环境,使岩底河流域聚集的水动能,刚好开凿了足够宏伟的洞穴大厅。凌霄岩山体岩隙承受的地表水,则让凌霄岩钟乳石的发育有了足够丰富的材料来源。
岩底河的力量多一分,凌霄岩可能分崩离析地瓦解,成为和春湾通天蜡烛一样的孤峰。地表水少一分,则凌霄大殿的华美不现,可能成为一个光秃灰暗的干洞。地形上的特点,加上漠阳江的刚柔并济,所有的因素完美结合,才成就了今天的阳春和凌霄岩。
穿越三重门,邂逅粤西“桃花源”
我们开车顺着峰丛中的公路,十多分钟,就从凌霄岩到了玉溪三洞的码头。两地相距5公里。这里是漠阳江上游另一条小支流——甘婪河,它穿透三座石山形成溶洞河道,全长3公里,可以坐船浏览。
▲玉溪三洞地处漠阳江上游,地貌以山地为主,周围是喀斯特峰丛地貌。图为玉溪三洞石山俯瞰图。摄影/龙敏
洞旁有个小村,跟村民交流后知道村名叫“山窟村”。公路修好以前,村边这条河就是村民出入的通道,家家户户都有船,划船可以到云浮去。河水贯穿的几个山洞之间,有不少水田,附近的山谷还有一些旱地。河里有鱼,鲤鱼呀,鲮鱼呀,一两斤到十几斤的都有,可以下网,也可以垂钓。村里人不多,以前很少有外人来,后来到凌霄岩玩的人多了,慢慢也有游客来到这里。这还有一条小路通往凌霄岩,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
山窟村!好形象的名字,就和岩底河一样,质朴又直白,几个字,说尽了地形上的特征。我喜欢这样的名字!而山洞以前叫三洞天,玉溪三洞是旅游开发后才起的名字。上船的码头筑了一个大约三四米高的水坝,从坝上就能看到洞口。坝上蓄了水,使洞口的河面很丰盈。水坝上游有两洞,下游是第三洞。筑坝后,河水虽通,但航道隔断,第三洞就只能步行前往了。
小船进入的二洞,河道宽直,洞顶平滑,分散着一些垂挂的钟乳石。甘婪河一而再,再而三,穿过了三座大山,掏开了一个总长350米、宽约30米、高约50米的大通道,比现代的隧道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洞口宽大,没有遮蔽物,洞内完全可以依靠洞口的自然光照亮通行观览。洞内的景观石移步换景,憨态可掬,给人无限的想象和乐趣。
▲甘婪河穿过三座大山,掏开了三个长350米、宽30米、高约50米的大通道—玉溪三洞。摄影/金祥
河道的洞壁上,有古老河道的沉积层。阳春的地层经过三次运动,使河道历经了三次沉降,每次沉降后,上一次的河道沉积物就被留在了古河道的位置。这样的古河道遗迹,在凌霄岩里也有,不过在那里众人的目光都被漂亮的钟乳石吸引了。
▲凌霄岩洞内的古河流洪泛期漫出河床的沉积物。摄影/金祥
凌霄岩的三层大厅,也是三个地质年代的古河道遗址。机缘巧合,凌霄岩上面两层河道因洞口坍塌,造成了洞内封闭的环境,才形成了适合钟乳石发育的空间。像玉溪一洞和二洞这样开放的空间,河道上河水不断,空气流动快,岩隙水挥发快,没有沉积条件,因而无法发育出凌霄岩那样的钟乳石奇观。不过上天给了玉溪第三洞完美的组合:既有下层宽阔的河道,又有上层曲折迂回的钟乳石洞。这真是大自然对阳春的厚爱!
▲玉溪三洞内结构,石柱、石台立于河水之上。摄影/龙敏
进洞、出洞、再进洞,轻舟过了一山又一山,轻松惬意,完全没有陆行翻山越岭的辛苦。山与山之间的河谷,是阡陌田园,有婆娑竹林,长着粗大的水竹和修长的丹竹。
空旷的河道,像一个个静默的长廊,缓缓的河水,带我们前往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漠阳江畔的鱼王石,注视着对面的万千峰丛。摄影/陈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