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桓武天皇开始,日本平安时代是天皇大踏步集权的时代,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西国的和尚、东国的武士轮流抽天皇,日本天皇可能真变身秦始皇,那样日本就没有前途可言了。跟和尚相比,武士显然要凶得多,本文讲解武士是怎样产生和发展,最终建立幕府的。
天皇建立王朝国家的努力,一开始就招来了被称为天狗的寺社势力的反对。这帮天狗不但搞出怨灵崇拜、王法佛法相依论来试图将绝对王权相对化,而且还直接利用朝廷所赐予的不输不入权,来给屁民和土豪的抗税斗争站台。总之就是打着持护国家的名头,实际上干的挖朝廷墙角的勾当。
当然西国的天狗们不管再怎么挖朝廷的墙角,大体上还是按照朝廷的基本法来,也没有直接对朝廷动过心思。但是东国的黑道们可就没有大和尚们那么客气了。
这里所说的黑道,是指被世人称之为武士的群体。在日本史的一般叙事中,中世以降的叙事,基本是以武士为中心展开。但由于大部分人极其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故而在通常的一般性历史叙事中,很少去讨论一个阶层或是群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改变。
简单来说,虽然同样被称为武士,但是江户时代日渐官僚化的武士便与他们那些在战国时代上阵拼杀的武士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平安镰仓时代的武士,相比他们那些江户时代的苦逼打工人后辈而言,完全是可以称之为暴力团或黑警的存在,完全不知道奉公守法是虾米东西。就此而言,倒是有同时期西欧被称之为强盗骑士的同行们有着几分相似之处。
每个时代的武士
政治、社会属性都有很大不同
用一个词概括是不严谨的
当然,这些武士被称为暴力团或黑警,倒不是仅仅由于他们不懂得什么叫奉公守法,而是说无论是他们的组织形态还是所担负的社会职能,都与这二者脱不了干系。
武士集团与黑社会很相似
看过北野武《极恶非道》三部曲的读者或许知道,日本黑道通过模拟家父长制的序列、血缘关系,构筑一个小弟对被称为组长绝对服从的社会组织。
黑道团体在结成之时,通常需要举行被称之为「盃事」的仪式,来确立(親分)组长与小弟(舎弟)之间的从属关系。而在不同的黑道团体之间,通常也会通过「盃事」仪式结成拟血缘的从属关系。
这种不同黑道团体之间结成拟血缘上下关系的过程不断重复,就诞生了如山口组一样被称之为广域指定暴力团的巨大黑道联合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结成仪式通常是分层进行,所以如山口组这样以拟家父长组织结成的黑道联合组织,理论上具有极其严格金字塔序列结构。但是山口组的组长的控制力,通常只能到达与其本人通过「盃事」缔结拟血缘从属关系的组长们,却无法直接控制这些组长们同样通过「盃事」缔结拟血缘从属关系的小弟与次级暴力团。
这一点,对这些与山口组组长缔结了上下关系的组长们而言同样适用。
这就导致虽然理论上,小弟应该对组长绝对服从,但实际上位于最高位的组长只能直接控制与他缔结个人从属关系的组长具有控制权,却很难直接去干涉次级组织内部的事务。这就导致喜闻乐见的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各个次级暴力团得以保持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种特点导致法律在处罚暴力团成员之时,作为最高位的暴力团是否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上,也是撕逼不断。对于官府而言,个人的犯罪只要能够为组织带来利益,那自然组织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对最上位暴力团而言,自己虽然能直接控制第二次级的暴力团组长,但是对于第三次级、第四次级自己压根就管不到好不。虽然真的是人在家中座,锅从天上来。
这一点,在北野武的《极恶非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山口组的山王会老大想要北野武去干事,都不能直接给北野武下命令,而只能通过北野武的老大去施压。而山王会内部的各个次级暴力团之间,也不是一片和谐,而是互相撕逼不断。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说到底就是日本黑道所奉行的那种极其封建化的组织机制。
而有趣的是,早期武士团在结成之时,也是通过一些固定的仪式,结成家父长制的拟血缘从属关系,从而构建起由「一族郎党」组成的「家」集团。然后不同的「家」之间,再通过同样的过程,确立彼此的从属关系。
武士团一开始跟山口组差不多
在当时,如伊势平氏或清和源氏这样的顶底武士首领,其家臣最早分为家人与家礼两种类型。所谓家人,可以看做以个人身份与武士首领缔结拟血缘从属关系的存在。所以对家人来说,主君的命令往往是绝对,甚至于要高于法皇的院宣。比如平清盛他爹平忠盛有个手下,就曾违背了白河院不得杀生的禁令。当此人被有司问责的时候,义正言辞的表示虽然法皇的命令不应该违背,但他是平忠盛的家人,所以平忠盛的命令是绝对的,违背了这个命令会被杀头的。
正是因为武家首领对家人具有绝对的人生控制权,所以如布洛赫等早期的西方历史学者,通常会强调日本武士直接存在单向的人身支配关系,几乎看不到类似西方封建制度中所存在的那种契约关系。
然而,要真如此哪来那么多的跳反和下克上。要知道,相较于欧佬的骑士们而言,日本武士可是以毫无节操闻名天下。比如河内源氏的源赖义有个家臣就曾说过,家人当然应该对主君绝对忠诚,但本人并非家人而是家礼。所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甩主君也是理所当然。而有趣的是,此人本身便是一位武士首领。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家人和家礼,分别是应对武士团结成与武士集团结成的不同需要的产物。对于单个武士团而言,为了确保内部的凝聚力,所以会有家人这种绝对人身依附关系的存在。而对于武士集团之间所结成的主从关系而言,集团首领完全不可能做到武士团内部所通行的那种绝对性。这与山口组这样广域指定暴力团的构成,简直就是一回事。因此,也就有了关东广域指定暴力团源组或北条组的说法。
当然,虽然组织形态非常类似,关东的武士们也不完全是黑道,而更像是黑道与警察的结合体,也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黑警。
国衙军制与黑警化的暴力团
为什么说他们是黑警呢?这还要从天皇一族为了建立强大王权所采取的骚操作说起。
在日本历史上,有不少天皇试图破坏原有的基本法,建立起大权独揽的中央集权体制。而在这些雄心勃勃的天皇之中,最为成功的,恐怕莫过于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其实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既被视为圣王一样的完美君主,又被骂成屠戮至亲王族的恶徒。
这位终身为怨灵作祟所苦的圣王在其任内,不仅依托藤原氏,彻底将其他中央氏族边缘化,而且在征讨虾夷的战争中也大获全胜。此外,还通过设立勘解由使这一令外官,开始积极尝试干涉地方政务。就此而言将这位平安京的建立者,称为日后平安诸帝推行强化王权政策的始作俑者也不为过。
而正是这样一位如此强势的帝王,却推行了一条让人莫名其妙的政策,即以健儿制来取代过去一直推行的军团制。
一代雄主桓武天皇
早先日本国家的武装力量完全依靠中央及地方豪族提供,也就是所谓的国造军。后来朝廷打算模仿中国建立律令制国家,便废除了国造军,而改为由朝廷征召的军团制。军团编制为一千人,根据国的大小而决定设立数量。全日本的军团士兵,总数大概有数万人。
而桓武天皇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觉得养这么多兵会苦了百姓。于是决定除了西国防御海盗的防人与在东北和虾夷掐架的镇守府之外,将全日本的军团尽数废除,改以健儿制来维持地方治安。相较于每国1000~4000人不等的军团制而言,健儿制每国的定员不过三四十人。全日本的健儿制总数不过3155~3600人左右。
简而言之,维持地方治安的军事力量,经过桓武天皇这么一改,缩水了至少二十倍。所以不少日本史家认为正是因为桓武天皇的和平主义改革,才导致日本诸国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无政府状态时期。
且慢,前面不是说过他设立勘解由使积极干预地方政务吗?怎么这里又挥刀自宫,直接废掉朝廷在地方的军事力量呢?如此自相矛盾之事,里头当然有着不小的猫腻。
首先,尽管军团名义上是朝廷所征召的国家军事力量,但是其指挥官却并非由中央委派,而是完全从郡司阶层中选任。而郡司阶层,说白了就是各地的土豪地头蛇。换而言之,虽然军团名义上是由朝廷征召,并且需要服从朝廷的调遣。但本质上依旧为地方豪族所掌控。
明白了这一条,再来看桓武天皇废军团而行健儿的政策,就可以看出不少名堂。再加上朝廷开始给派驻各国的国司委以更大的行动自由权。这一套组合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就任由诸君自由想象了。
但是,虽然废掉了地方豪族的军事力量,又强化了国司的权限。但朝廷依旧不得不面对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不像隔壁的中华王朝那样有着庞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虽然给国司赋予了极大的行政权力,但是要兵那是一个都没有。
不过国司们也不是傻子,既然花了这么多心思,好不容易捞到国司这么一个可以放手刮地皮的肥差,当然是有条件也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朝廷不派兵,但我可以雇佣用心棒(即保镖)嘛。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司利用其雇佣的用心棒,在地方横征暴敛的记录可谓是数不胜数。
而这些为国司所雇佣的用心棒,其来源无外乎两个。
一个是中央的落魄贵族。由于天皇与藤原氏、源氏、平氏等大贵族的政治联盟,其他贵族出头的机会越来越少。最开始还是大伴、忌部这样的老贵族,到后头连藤、源、平的支族也很难出头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找朝廷弄个国司或者跟着国司去地方打拼。
另一个则是地方豪族。虽然对地方豪族来说,国司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存在,但是国司所持有的权力还是很香的。对有部分地方豪族来说,与其和其他豪族一起抵制国司,不如投靠国司,来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可以说,没有这样一群人的支持,国司要在任地推行朝廷的中央集权化政策,那基本上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而朝廷也显然看到这一点,于是颁布了征募地方豪族及富豪辈的太政官令,试图让这些临时工成为朝廷推行中央集权政策的武力支柱。这便是所谓国衙军制。
朝廷的算盘打得满不错的,既弄到了推行中央集权所需要的武装力量,又不用花朝廷一分钱,那简直是空麻袋背米——无本买卖啊。问题是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的确这些落魄贵族和地方豪族为了自己的利益愿意与朝廷和国司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朝廷的忠实支柱。
有道是流水的国司铁打的土豪。国司捞了一把之后,终究是要回京城去享受生活的,但是他们这些被国司所雇佣的用心棒,是不可能跟着国司一起回去享受生活的。所以他们一开始想的就和国司不是一回事。
对这些人而言,相较为国司和朝廷效劳,更重要的还是想方设法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孙打下一个稳固的基本盘。所以,无论是从中央来的落魄贵族,还是地方豪族,基本上都选择利用国司和朝廷赋予的权力,在地方发展。中央落魄贵族和地方豪族合流,成为新的地方豪族。而原有的地方豪族则利用这个机会来扩大自身的势力。
如果你注意一下一些武家名门的发家史,就会发现这些人无一不是记载自己的老祖宗来地方任官,然后觉得这个地方山好水又好,当地人说话又好听,比京里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才决定留下来一起发展云云。更妙的是,时间段几乎完全就是在桓武天皇干犯中央贵族,大举向地方渗透的公元八世纪和九世纪。
也就是说,朝廷的骚操作可能在一个时期内确实打击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结果就是扶持起了一大批的新豪强。而且面临地方豪强对朝廷中央集权政策的反扑,自己没兵的朝廷又不得不收编这些还算支持朝廷和国司的豪强,让他们出兵去镇压反对朝廷的叛乱。于是这帮子用心棒出身的豪强,也就变身为所谓的检断系在厅官人,来充当朝廷维持地方统治的军事警察力量。
贵种与广域暴力团的出现
那么这些用心棒出身的黑道分子在有了编制之后,是不是就成为朝廷忠心耿耿的打工人了呢?并没有。
比如对马守源义亲,劫掠民财也就算了,居然还连太宰府的财物都敢打劫。还有武藏押领使平忠常,不仅根本不向朝廷缴纳贡赋,还出兵袭击安房国国府,其袭扰范围波及整个房总半岛三国。既然连朝廷的权威都不放在眼里,那么这些名为在厅官人的黑警之间为了地盘互相撕逼的事情,自然也是层出不穷。
说到底,在朝廷自身根本没有能够足以维持秩序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作为体制外分子却掌握武装力量的检断系在厅官人,就算被体制收编,也不可能就因此成为奉公守法的公务员,当然是想方设法利用自身的权势来扩大自身的利益。特别是在独立性本来就强的关东诸国,更是成为一个彼此之间攻伐不断的修罗世界。
如震撼日本的平将门之乱,就源于平将门与自己亲戚及源氏贵族之间的相互仇杀。而源义朝,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派人攻杀了自己的叔叔源义贤。说到底,这帮子武士虽然通过朝廷的收编而披上了黑皮,但其之间的争权夺利和仇杀,其实和《极恶非道》里所描写暴力团帮派之间的仇杀,几乎没有多少本质性区别。
平将门一度颠动日本
那么是不是完全没人可以管得住这帮无法无天的黑警暴力团呢?也不是,这个时候所登场的,便是源氏、平氏,藤原氏等被称为武家栋梁的贵种们。
大和政权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浓厚氏族联盟色彩的早期国家。即便是在天皇联手藤原氏,将中央的氏族边缘化并且开始打压地方豪族之后,这种局面依旧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氏族联盟的政治格局与天皇一族的神圣性,使得源氏、平氏,藤原氏等天皇或天皇亲族的支族,在地方民众与豪族眼中,被视为出身高贵的贵种。豪族们也愿意与这些贵种缔结拟血缘的主从关系。
豪族们与贵种缔结主从关系,一方面是因为天皇本身的神圣性,与贵种缔结主从关系是一件很有逼格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贵种既然与天皇和摄关家有亲戚关系,那么也就可以通过贵种来掌握朝廷的政策,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自身的利益。当然,更直接或许是贵种们虽说是破落贵族,但终究是带着朝廷的命令来地方任官的,有的甚至就是国司。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搞好关系,自然是百利而无一。
当然,对贵种们来说,既然回京城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那还不如在地方好好经营自己的基本盘,有了足够的势力支持,再回京发展来的更实在。
贵种与豪族合作的结果,就是关东的地方豪族,以贵种为中心结成规模庞大的武士集团,而贵种利用这些武士集团所提供的军力,也得以重回中央政坛。毕竟无论对一心想集权的院厅(即太上天皇的住所)还是摄关家而言,武士集团所提供的军事力量不仅为其维持地方统治提供了必要的武力支持,而是面对天狗们三天两头的进京强诉讼,也离不开这些武士集团提供必要的军事支持。
于是乎,中央权门、贵种、地方豪族三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合作关系。中央权门为贵种的政治合法性背书,贵种利用这种政治合法性来整合地方豪族,而地方豪族则通过投效贵种来分享重犯检断权与不输不入权。
但要注意的是,维系这一切的关键,并非中原王朝那样的建制化国家公权力,而是个人之间缔结的拟血缘主从关系。如同贵种与地方豪族之间所缔结的此类关系一样,院厅或摄关家等中央权门与贵种之间所缔结的同样是拟血缘的主从关系。比如平清盛他爹平忠盛、源义朝他爹源赖朝,便分别是院厅和摄关家缔结了这样拟血缘的主从关系。
这种主从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虽然确实可以为院和摄关家提供其所需要的武力支持,但本身却并非国家机构的构成部分,更有甚者,无论是院厅还摄关家,甚至是整合了地方豪族武士团的贵种们,其实都很难直接去干涉这些地方豪族武士团的内部事务。
而一旦这些地方豪族不再满足于这种支配关系,则他们也完全可以依托贵种,另起炉灶。镰仓幕府,或者说关东广域指定暴力团镰仓会的崛起,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关东广域暴力团镰仓会崛起
镰仓幕府,简单来说就是在反对平氏政权的过程中,诸如北条组、安达组、和田组、三浦组等武士暴力团,通过与源赖朝之间缔结拟血缘的主从关系,而结成的武士集团。虽然一般的说法,都将镰仓幕府的成立,视为日本政治史的一个分界点,甚至很多人认为镰仓幕府的出现,架空了由平安京的中央朝廷,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镰仓幕府这种的武士组织,归根到底只是源赖朝这个贵种以私人身份建立起来的武士集团。其实,镰仓幕府的主要成员虽然多为有官家身份的检断系在厅官人,但由于其不仅在成立之时未获朝廷的认可,其在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朝廷的事后追认。
所以说,成立初始的镰仓幕府,一方面是以源赖朝的个人魅力为凝结核而结成的集团,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没有朝廷认可合法的民间团体。在这个意义上,将之称为关东广域暴力团镰仓会或许更为恰当一些。
一直到白河院去世之后,朝廷才任命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镰仓会到这是才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但是,其权限其实并没有大到能够架空朝廷的地步,而是仅仅局限于重犯检断的军事警察权。而在即便是这个军事警察权,还仅仅局限于关东一带,西国和九州的武士集团此时都还服从朝廷的命令。
第一个幕府将军
征夷大将军源赖朝
虽然奥州藤原氏灭亡和承久之乱后,镰仓幕府分派关东御家人到日本各地出任地头,正式取得了整个日本的军事警察权。但其权势远远未达到架空天皇的地步,而是仅局限于关键的军事继承权。而幕府的御家人利用军事警察权,逐步侵蚀国衙和权门庄园,则是一个相对而言较为漫长的过程。
实际上,镰仓幕府其实没心思去架空朝廷,因为他自己内部还有一堆破事没搞定呢。
镰仓幕府实际上是源赖朝通过与关东的武士集团缔结个人之间的主从契约,而结成的武士集团。其组织构架和山口组差不多。
不仅如此,在源赖朝之前,他爷爷源为义就因为争权失败,导致源氏一族被屠过一次。而他爹因为跟平清盛争权失败,导致源氏一族又被屠了一次。到了源赖朝自己,也杀了不少兄弟。这就导致源赖朝虽然号称是统领关东武士的征夷大将军,但其实没有多少自己的嫡系势力。
当时的镰仓幕府内部的权力构成,除了高高在上的源赖朝之外,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安达、比企等与源赖朝有亲族关系的武士,一个是大江、中原等自京都过来投奔源赖朝的公卿,再有就是以北条、三浦、和田、畠山、梶原等为代表的关东地头蛇。
这三股势力中,大江、中原虽然参画政权中枢,是维系镰仓幕府运营的技术官僚,但根本没有任何武装力量,故而一开始就被排除出政治的角逐之外。
而北条、三浦等关东地头蛇,虽然都号称是源氏累代的家臣,但几乎全部都有投靠过平氏的黑历史。只不过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才会一致去支持源赖朝这个出生贵种的伊豆流人。
相较而言,源氏一族唯一可以凭借,也就剩下安达、比企这些与其有姻亲关系的亲族了。
而源赖朝作为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其实非常明白自己的成功离不开以北条为首的关东地头蛇们的支持,所以在位期间,虽然也给安达、比企等与自己又亲族关系的御家人各种恩赐,但同时也没有冷落以北条为首的关东御家人。甚至还给予梶原景时极大的权势,以此来对关东地头蛇进行分化控制。
而二代将军源赖家,富二代一个,只看到了他老爹的位置有多么风光,丝毫没有考虑这个位置有多难坐。他只看自己老爹刚死三个月,这帮子地头蛇就联手搞了一个十三人合议制,禁止他干预重要的诉讼事务。
如果赖家足够聪明,他应该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让十三人合议制来主持幕府的运作,或许还能保源氏一门不灭。但是他偏要联手亲族比企氏,试图夺回其老爹所曾拥有的权力,其结果不但自己被关东这群地头蛇吃的连渣都没剩下,还连带比企氏跟他一起完蛋。而安达氏或许是和赖家有个人恩怨,更可能是看风头不对,果断抛弃了源氏一族,傍上地头蛇领袖北条氏的粗腿,从而逃过一劫。
如同《极恶非道》中黑道之间的斗争并未随着山王会老大挂掉而结束一样,镰仓幕府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并未随着源氏一族的败亡而消失。
说到底,之前有源赖朝这个老大,地头蛇们彼此之间还能基本相安无事。现在老大没了,请过来的将军都是一些机关人,彼此之间围绕着龙头棍的归属,自然是要争个你死我活的。
即便是在北条氏确立了自身在镰仓幕府内部的绝对权威之后,这些争斗都没有止息。但是无论是怎么争斗,似乎并未能动摇幕府本身,不仅如此还抽空废掉了后鸟羽天皇的反扑和蒙古人攻势。这是为何呢?
首先,北条氏虽然自己确立了绝对的权势,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未违背基本法,通过建立有力御家人合议的评定众制度,来尽可能的照顾幕府内御家人们的利益,调节他们之间的纷争。
其次,在击败后鸟羽院与其他有力御家人的过程中,幕府获得了不少的领地,所以能够通过不断的分配这些领地,来维持御家人对幕府的忠诚。
然而这一切,将随着蒙古人的袭来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赞(9)